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齐鲁晚报】化工“奥林匹克”决战石油大学
发布时间:2012-09-27 23:09:5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齐鲁晚报:

本报8月27日讯(记者 潘旭业 通讯员 刘积舜) 27日,被誉为全国大学生石油化工创新设计教育“奥林匹克”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落下帷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表现突出,在总决赛中获得团队一等奖。

一直以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被称为大学生石油化工创新设计教育的“奥林匹克”,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地位。据悉,本次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分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港澳台八个赛区进行,预赛阶段共收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119所高校的562支队伍的作品。参赛作品经各赛区初赛评审委员会初审,最终决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36支参赛队。此次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的就是该比赛的总决赛。

据悉,本次比赛提出“用智慧设计一座化工厂”,即参赛团队要根据提供的混合碳四原料,设计出符合工艺和市场要求的一个石油化工厂,包括技术经济、厂区总体布局、工艺设计方案、供配电、土建、给排水、消防、环境保护、节能、劳动安全、概算等在内的详细方案,设计重在考察大学生对石油化工、经济、社会、环保、能源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本次竞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元一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万家,职工700万人,化学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高质量的石油化工高等教育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保证,而化工设计是化工高等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集成环境,这对于推动大学生工程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石油和化工届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工程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决赛的激烈竞逐,最终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分别摘走金、银、铜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28支团队获得一等奖,200余支队伍获得二、三等奖。

中国化工报:

中化新网讯 8月26日,“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出席活动并指出,培养石油化工设计人才需要从大学教育开始抓起。

“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旨在通过竞赛激发化工专业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提高化工类学生的现代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

李勇武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设计是石油化工创新的基础,化工设计大赛已经成为石油化工人才培养体系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从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华中等8个赛区、119所高校562件作品中甄选出来的36支参赛队,在全国总决赛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大比拼。在颁奖仪式上,大赛组委会宣读了拟获奖名单(15天公示期后正式确认),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支院校代表队获得特等奖,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28支院校代表队获得一等奖。李勇武、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厚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熊传勤等为获奖代表队颁奖。

“膜分离选用的什么膜?膜最高耐温多少度?”

“采用的是聚酰胺复合膜,最高耐温大约240℃。”

“反应器产生的冷凝液回到哪里去了?怎么利用的?”

“经过脱氧处理后回到废热锅炉去了。”

这流畅的问答不是发生在化工企业的项目论证会上,而是在8月25~26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上。今年竞赛的题目是为一石化综合企业设计一座碳四综合利用分厂,要求参赛队从项目可行性论证,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典型设备设计,车间、工厂总体布置及经济分析评价等几大模块进行可行的工程技术模拟设计。

化工设计大赛的最初发起人、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委员会副主任李伯耿向记者介绍,竞赛最初是由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3所高校组织的化工原理实验技能大赛。“我们感到设计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软件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等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于是从2007年开始,把化工原理实验技能大赛改为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在全国总决赛的两天时间里,共有从119个高校甄选出来的36支参赛队参与角逐。根据比赛规则,每个参赛代表队轮流上台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对设计图纸及模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接受决赛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质询、即时答辩。答辩主要包括工艺流程介绍及模拟、设备布置及选型、工厂选址及总厂布置等。决赛评审委员会与参赛学生代表根据参赛队的口头报告质量和答辩表现进行评议,评定出各参赛队的成绩,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流程、完善设计的建议。竞赛委员会秘书长吴嘉表示,现在设计院设计出来项目也要接受业主的答辩,比赛规则和企业项目设计是一致的。

“这次大赛考核的最基本要求是适用性、可靠性、环境友好和外观美,很多参赛选手在项目设计中融入了节能减排、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体系等理念,这是本次化工设计大赛的特色,值得肯定。”大赛评委、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子樊君在答辩会后这样评价。显然,这样的考核要求,让投资少、能耗低、产量高、安全、环保等项目设计理念从现在起就铭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上,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很好的铺垫。

“尽管只是回答出来了大概,但是对学生来说已经不错了。”提出“反应器产生的冷凝液回到哪里去了”问题的大赛评委、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崔群在答辩后对记者说,“总体来说还不错,图纸画得也不错。”

“通过参加比赛,接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用设计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刚走出答辩擂台的湖南师范大学“F-1”队队长樊今元对记者说,他们队设计的是年产13万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项目,包括工艺选型、设备选型、自控方案、安全环保等。“完成这样一个项目后,感觉整体思维都提升了。参加比赛等于一次职业训练,为选择把混合碳四里的丁二烯分离出来的工艺路线,我们查阅了15天的资料。”樊今元说。

“比赛中要查找资料、画流程图、设备平面图、设备装配图、厂区设计图等,会用到以前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大量知识。很多设计规范、标准原来都没接触过,让我们感觉掌握的知识太少了。”清华大学“超临界”队张圣夫、毕敏达两位队员难掩紧张地说:“大四开学,一定结合这些设计规范、标准上好设计课!”

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理念在本次大赛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过河小马”队打出的团队口号正好契合了这一主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除参加比赛的36所高校外,还有桂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作为观摩代表参加。“举办设计大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也是个锻炼。我们主要是来学习一下其他学校的经验,准备明年参加。”带领5个学生前来观摩的的桂林大学教授李和平说,化工设计大赛已经成为了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比赛,但是地方大学与重点大学、“211”院校相比,在生源、素质等方面都有差距,有的地方院校学生都不敢参加。他建议,大赛应当地方大学、重点大学、“211”院校分开举行,让更多的学生有这样的机会。

中国石化报:

本报讯 8月26日,“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厚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熊传勤等为获奖代表队颁奖。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旨在通过竞赛激发化工专业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现代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从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华中等8个赛区119所高校甄选出来的36支参赛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比拼。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支院校代表队获得特等奖,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28支院校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中国教育报:

本报青岛8月27日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刘积舜)今天,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落下帷幕。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119所高校的562支队伍参赛。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分别摘得金、银、铜奖。

青岛早报:

日前,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在位于青岛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落下帷幕。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119所高校的562支队伍参赛。

最终,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分别摘走金、银、铜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28支团队获得一等奖,200余支队伍获得二、三等奖。大赛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增强大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参赛团队根据提供的混合碳四原料,设计出符合工艺和市场要求的一个石油化工厂。作品体现了大学生对石油化工、经济、社会、环保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 刘积舜

光明网:

2012年8月25日,开幕式上,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参赛旗帜被展示。

2012年8月26日,总决赛上,铜牌得主——浙江工业大学选手在答辩。

2012年8月27日,刚刚得知金奖的四川大学代表队在现场合影。

2012年8月25日,清华大学代表队在答辩。

2012年8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庆祝获得一等奖。

2012年8月25日,浙江工业大学代表队在第一轮答辩中。

2012年8月25日,中南大学代表队介绍其作品。

【 作者:齐鲁晚报:潘旭业 中国石油大学:刘积舜 来自: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张亮亮 审核:】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