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石油商报】大学生调研石油类专业就业状况
发布时间:2012-11-29 00:11:29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今年暑假期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传媒中心组成的“朝阳”实践队开展了对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实践队分组走进青海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长庆油田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此次调查共回收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问卷1054份,其中有效问卷1023份,同时实地采访了毕业生50余名,并与各个油田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访谈。

新学期伊始,校园里各方企业宣讲,你方唱罢我登场,身着职业装的大四学生穿梭往来,悄然拉开了2012就业的大幕。

今年6月份高考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发布《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其中报告罗列了“2012年就业红绿牌专业”。石油工程依旧在绿牌之列(所谓绿牌专业,是指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就业满意度较高,为需求增长型专业。红牌专业则相反。——编者)。

各石油院校提档线连年攀升,其优势地位究竟是什么原因? 又有何潜在的不安因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朝阳”实践队暑假期间开展了对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专业对口率高

职业满意度好

石油院校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现状满意程度较高。84.11%以上调查人群达到收入较满意以上状态;82.64%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75.68%认为目前工作基本吻合职业期待;19.37%毕业生在单位非常受重用,60.52%比较受重用。

可见,石油院校毕业生工作前景较好,工作满意程度较高。调查人群中八成的毕业生未换过单位。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六成2011届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专业对口度不高,其中本科三年后专业对口度为68%,高职高专为58%,均低于就业时。而且多数专业对口率会随职业发展而降低。相比而言,石油院校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环境好,较好地符合毕业生的职业期待。

调研过程中,长庆油田分公司人事处科长林芳介绍说:“经统计,就公司总体而言,每年会有1%的员工流失,主要原因是达不到预期目标、当地条件较为艰苦,希望谋求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但这两年流失少,公司在保障待遇等方面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加之长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绝大部分毕业生也都是从事专业对口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公司的发展,可能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

行业特色明显

就业体系完善

27.44%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是获得工作的最大优势,25.41%的人认为是性格因素和交往能力,18.61%的人认为是学习成绩,10.31%的人认为党员和学生干部经历为成功就业加分多,8.28%是由于家庭的帮助。

为降低就业难度,毕业生应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得到面试者的赏识。

现工作于大庆油田采油九厂的2011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毕业生罗军认为:“石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性质强,与石油行业的需求对口。因此求职时,专业为我提供了很大便利。学生工作经历、社会实践在求职时锦上添花,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方式,但是保证能够得到工作单位青睐的前提还是一份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据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32.85%是个人发展机会,28.72%会考虑薪酬与福利,考虑地域因素的占18.13%。由于石油院校为应聘生提供了很好的求职条件,近八成的学生通过本校的招聘会和学校提供的信息、推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由此可见,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石油院校完善的就业体系,加之石油行业中知识人力资本需求率较高。石油类专业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部分通用专业缺乏就业市场,缺乏行业知识与沟通技巧也使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出现衔接问题,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从毕业到就业过渡难的现状。

石油情节严重

提倡多元化就业

在近一个月的走访中,高达五成的调查人群求职意向为石油系统的三大公司,反映出石油学子颇深的石油情结。

在石油行业中,工作能力固然重要,工作精神更是不可或缺。国内油田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建设西部,投入油田建设,需要毕业生能吃苦耐劳。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届毕业生为例,433名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地区服务就业。自1998年以来,该校已为祖国西部输送了5000余名毕业生,2010年更是高达598名。该校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的毕业生中,也明显呈现“三多”趋势——学生党员多、学生干部多、优秀毕业生多。

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袁金雨已经在新疆工作一年了,谈到自己工作以来的感受:“新疆正在快速建设与发展中,自己能够得到的锻炼与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已经喜欢上这里,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苦,同事们和这里的风土人情都饱含着热情。”

但石油情结过重也反映了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渠道与方向的单一性与固定化。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国有企业特别是三大石油国企工作人员的饱和,已对石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容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萎缩。因此,石油院校毕业生应逐步摆脱求职的模块化,逐渐向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三大公司除外)、外企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渠道选择从业。

调研中发现,大学期间对毕业生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由重到轻依次为:素质培养、社会实践、教师教学、学生管理、实训条件、职业指导。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张磊老师告诉学生,要主动了解就业形势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准确的定位自己,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需求方声音

学长们的成功,是激励学弟学妹们学习成长的动力。

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基础

石油企业的变化与发展对企业员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调查中,几位油田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都谈到了各自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认识。

中原油田党委组织部的王海涛科长看中的依次是优秀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学习成绩、牢靠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能力。

大庆油田人才引进科科长夏克明认为,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唯一的标准,但占有很重的分量。学习为大学四年的根本,也是对一个人的肯定。

胜利石油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刘忠涛介绍了胜利油田的人才需求:“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形势下,中国石化比较重视英语、俄语或其他外语。中国石化要求胜利油田每年引进的英语六级以上的毕业生不低于一定的比例。本科生过四级、硕士生过六级是最基本条件。”

企业的需求恰恰也反映了目前石油院校毕业生的不足。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外语知识被认为最需加强。同时,“国内外油田的开发与合作需要有国际化眼光作为支撑,对于石油的贸易运输,良好的国际贸易知识功底也至关重要。”

毕业生感受

有坚持有付出,才会有成绩

“我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长庆油田第二输油处所在的陕北延安市吴起县山区的一名输油工。”回忆起4年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毕业生薛辉说出了自己刚刚毕业时的迷茫。“当时的自己不够优秀,既不是党员,又没过英语六级,对长庆油田的情况也不了解。”

很多毕业生得到第一份工作,可能短时间后离开了岗位。薛辉选择了坚持,并努力在岗位上取得建树。半年后,薛辉被抽调到机关的生产运行科在工艺管理岗任职。

成长总是在不经意间。“一年后输油处承办油田公司输油工技能大赛中,我被抽选为三位主要组织人员之一。因为比赛的成功举办,我又被调任某输油站做见习副站长。其后约半年,公司组织了从基层二级单位抽调技术人员补充科研机构力量的考试。我有幸获得了资格,并通过选拔。”

如今,薛辉已在长庆设计院工作快三年了。有坚持,有付出,才会有成绩。石油院校毕业生需要适应国内情况,才能更好地锻炼和塑造自我。

多元化选择

延伸兴趣爱好,储备发展未来

今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任金涛,所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理科生打破了胜利日报社十年不进人的纪录。是机遇的眷顾,也是努力中的必然。

“我从大一开始觉得将来无论走向什么工作岗位,都需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所以就有意识地在记者团、学生会锻炼。”任金涛凭借大学期间的努力得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

“一身行头和简历,是大家都有的硬件。有没有企业所需的过人之处才是最大的亮点。如果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增强除专业知识以外的软实力,这很有可能将来成为简历中最闪光的一页。”任金涛向学弟学妹们说出了肺腑之言。

2011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生姜莎开办了山东东营悠然瑜伽会馆。姜莎本科学经济管理,研究生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2004年俱乐部里的瑜伽课让她迷上了瑜伽。她获得了第四届中国G1瑜伽大赛山东赛区第二名,李宁瑜伽大师培训优秀教练前十名。学校里各种晚会的精彩表演,多家培训机构的兼职教练,使姜莎的路越走越精彩。

【 作者:大学生传媒中心:康冰 胡颖 万娱 来自: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张亮亮 审核:】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