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上午,经过近20个小时的颠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心圆”计划第五期暑期爱心助学行麦子队9名同学到达此次支教目的地——山西省兴县固贤寄宿制小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心圆”计划来固贤寄宿制小学支教已经4年了,今年是第五个年头。在以往的4年中,“同心圆”计划在摸索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支教体系,从前期培训到后期总结,每次都在成长。每一次的前期培训,老队员都会对新队员进行培训,传授自己去年的经验,分享自己在支教过程中的细小感悟并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新队员在培训期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逐渐形成自我认知,提出看法和建议,丰富支教内容和内涵。
7月30日麦子队举行了支教启动仪式——开学第一课。
“我们没想到孩子们来这么早,一大早就趴在我们住地的窗户上看,看到我们看他们就嬉笑着躲开。有时候他们会轻轻地碰碰我们或者摸摸我们给他们的小礼物,很羞涩很想接近我们。”在开学第一课上担任小组组长的刘丽琪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仅仅一上午,麦子队的成员已经能叫上所有来上课的孩子们的名字了。
在这帮孩子们当中,有位叫康娜的小女孩,她今年六年级毕业了,在志愿者的临时住所中还能看到康娜写给她班主任的毕业留言。今年也许是她最后一年来参加支教课堂,她一进教室就拿起扫帚帮忙扫地。我们问她为什么今年毕业了还要回来,她说:“以后我要去城里上学了,就要离开这里了,我还记得去年来的滕健哥哥,他今年又来了,我还记得去年他教我们的手语,这里有好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哥哥姐姐们会告诉我们山外的世界,我很喜欢这里。”康娜说话的时候一直低着头手头上的活也没停下,但是说到志愿者带给她们的课程,她会偶尔抬头笑笑。
在课堂上麦子队根据年级划分小组,每个组有1-2个志愿者担任组长,带领孩子们做游戏。虽然很多孩子折出来的百合花不对称,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因为手中的纸花而绽放笑容,很多小女孩会低头摆弄着花瓣让百合花更加漂亮。
手工课的主讲人马思瑶说:“跟他们相处你会感到很被需要,被尊重,跟城里孩子不一样,他们不会因为听不懂就低着头,而是一直很认真地听着。”
经过一天的相处,队员对孩子们了解加深,他们质朴、懂事,仿佛一张张纯洁的白纸,志愿者就像拿着彩色蜡笔的画家为他们构图着色。身为志愿者,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谦逊和懂事、理解和包容,从山区村民那里学到了热情和朴实、感恩和善良。
因为是山区,在往日的课堂上很少有思维拓展训练。当思维拓展课堂主讲人刘丽琪介绍完题目,大多数孩子都是茫然的表情,这让课堂瞬间陷入了尴尬。但很快,组长开始引导孩子们,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一点一点拓宽孩子们的思路并鼓励他们站上讲台说出想法。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16723458时,一名叫白文里的孩子随即喊了出来:“像电话号码!”这是个喜人的开始,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走出了思维定式。
山区孩子欠缺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开拓思维的平台,麦子队本次支教为他们带去了一个奇妙崭新的世界,课堂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与成功的喜悦。
《人民政协报》(2013年8月6日)
相关链接:
【人民政协报】为孩子们打开山外世界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