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中国科学报:一场工程设计大赛上的创新智慧
发布时间:2018-07-17 15:12:44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通讯员 杨安 郑健 辛爱青)不久前,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近千名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相互交流学习,让自己的创意迸发出了火花。

在决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于明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杰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以及多家石油石化企业与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在他们的指导和点评下,各个团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共同开创全国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新局面。

创新设计,凸显高精尖的科技特色

据介绍,此次大赛前后历时近7个月,近千人参与,从244件有效作品中评选出60件入围决赛,覆盖面和参与度进-步提升。本届大赛由油气储运领域的专家出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作品征集。赛题取自现场工程实际,赛题一为HN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赛题二为SC长距离输油管道工程。

长距离输油管道是工程设计流量大、管径大、运距长的自成体系的管道工程系统,要求采用一定的技术减少运输过程油气损耗和压能损耗,采用高效、可靠的输油设备,重视管线可行性研究,提高管线输油能力。长距离输气管道常采用大口径、高压力的输送系统,因长输管道输送量庞大,涉及国计民生与千家万户,必须充分保证安全、连续、可靠的供气。两个赛题保留基本的设计原理,各参赛队伍自主创新,添加创新技术,增加竞争亮点。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并结合国内同类输气管道设计经验和工程项目要求,遵循相关标准,秉承“安全、环保、经济、适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对HN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详细的方案设计,长江大学薛鹏团队凭借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型设计斩获赛题一HN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特等奖。

“专业化的仿真与设计手段;全面客观的方案评价方法;先进的管道检测、巡护装备。”长江大学的薛鹏这样总结自己团队的作品特色。他们全线采用3PE防腐层防护加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措施,对管内壁进行C02腐蚀模拟,预测内腐蚀倾向;采用DNV RP-F101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建立极限状态方程,用Monte一Carlo模拟预测可靠度。辅助工程设计中,他们还采用最新型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进行辅助巡线作业。“作品充分展示了高水平的创新技术、高精尖的设计方案。”大赛评委会主席、大庆油田副总经理李杰训,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钱建华等评委们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一致为薛鹏团队的作品点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付川团队同样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科技,打造自己团队的作品特色:“粗选”+“精算”经济比选思路; Pipephase、OLGA等软件模拟以保证准确性及实用性;感知器、物联网、大数据相结合的“智慧管道”架构设想。听取了付川的简要汇报后,大赛评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何利民这样评价:“ 这组作品很有创意,方案设计也非常细致,将当前新兴科技与油气储运工程有机结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这么棒的作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和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

逐步攻坚,凝聚强有力的团队力量

决定长距离输送压力管道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包括管道的防腐质量、焊接质量和冲刷地段关岛的施工质量。为了保证输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薛鹏团队广泛查阅技术文献,掌握管道防腐技术,合理规范长距离输送管道防腐方面的防腐材料。团队成员在设计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指点,改善了方案,也增进了友谊。

谈及备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薛鹏表示,基本上每突破一个难题,就会迎来新的技术问题,但大家都是迎难而上,硬着头皮研究,一遍遍地改进设计方案,通宵查阅文献成了家常便饭,经常因为一个分歧讨论争执半天。“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团队凝聚力,才能保证我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参赛团队指导教师李晓平带领团队连续三年参加比赛,对于比赛他充满期待,并充分肯定了比赛的意义。他表示,团队成员们互帮互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攻坚克难,成绩奖项不论高低,参赛的过程就是学生们最大的收获。

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大赛进行了开幕式、油气储运工程创新设计作品展、现场答辩、专家报告、公开问辩、赛题解读等多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各个环节依次有序进行,给石大校园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薛鹏团队、付川团队分别斩获赛题一、赛题二特等奖,此外,大赛还评出一等奖13项、二等奖25项,15位团队指导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5所高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油气储运学科专业性大赛,自2016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以检验知识基础、锻炼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为宗旨,以油气储运工程设计为比赛内容,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

“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本次大赛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在油气储运领域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和一次展示实践能力、科技创新精神的良好机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说。

中国科学报(2018年7月17日)

相关链接:

中国科学报:一场工程设计大赛上的创新智慧

【 作者:杨安 郑健 辛爱青 来自: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小印 审核:刘积舜】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