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E TALK 圆桌会议-余果林摄影。

颁奖典礼-吕俊杰摄影。

压裂液大赛现场-余果林摄影。
大众网青岛7月4日讯(记者 宋佳 见习记者 樊蓉 通讯员 余果林 唐铭爽 吕俊杰)6月30日至7月2日,第三届石油汇:中国国际学生石油论坛(The 3rd Petro-Gathering: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ent Petroleum Forum)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包括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阿联酋阿布扎比石油学院等在内的18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百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论坛。
石油汇由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亚太分会、中国区北方分会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学生分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石油工程学院承办,2017年国际合作交流基金项目支持,秉承“创新与实践,交流与融合”的理念,强调创新与实践并重,促进国际石油领域融合发展。本届石油汇依托论文大赛、“佛瑞克”压裂液挑战赛、“斯伦贝谢”软件应用大赛、SPE Talk、SPE Workshop、企业文化展等系列活动,引领学术创新发展,助力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海“油”客 齐聚岛城打开破冰之旅
6月30日,国内外高校学生、企业代表及嘉宾先后完成注册和报到事宜,并于当天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参观了位于工科楼B座及E座的科研实验室。新南威尔士大学Jasper在参观之后说,“我们与很多中国研究生进行了交流,感受很深刻,对石油大学充满了好奇,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比赛,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加深感情”。为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幕式以破冰晚宴的形式举行,参赛选手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依次走过红毯,在签名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镜头记录下他们在石大的第一个精彩瞬间。重回母校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刘钰洋非常激动:“来自国内外的未来石油人大家汇聚一堂,必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也希望这次活动圆满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查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分会主席郭晓静、卡尔加里大学副教授Hajezi先生分别就此次活动做主题发言。“Now please enjoy the buffet and drinks, and enjoy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主持人邀请大家共享晚宴,在场嘉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
晚宴中,石油汇精心准备的特色节目成为最大的亮点。由艺术团带来的劲爆舞蹈依次亮相,快节奏的舞步点燃了现场的氛围;管乐合奏则把晚宴推上了高潮,帅气的“黑衣人”的器乐协奏,古风佳人《战台风》的古筝合鸣,音律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彰显石油汇的精神所在—“跨越国家的边界,共享知识的魅力”。一曲京剧《梨花颂》,经典的国粹作品让国外的选手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中国古典音乐婉转、悠扬、欲说还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震撼,我想我爱上了它们。”一位外国选手激动地说道。唯美的音乐,香醇的红酒,欢声笑语之中充满思想的碰撞,美味佳肴之间迸发知识的火花,在接下来两天的比赛中,大家将为同样的追求而努力、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对垒“油”技 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博弈
论文大赛(国际组及国内组)、“斯伦贝谢”软件应用大赛与“佛瑞克”压裂液挑战赛,三项学术赛事的举办,分别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考察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与综合创新能力。论文大赛由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亚太区分会授权,参赛选手通过选题准备、现场比拼、答辩汇报等环节,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最终在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严格评审下,中国区、国际组一等奖分别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莹和成都理工大学房明获得。“参加这次国际性赛事对个人的成长与锻炼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材料准备过程中,让我对石油地质研究领域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有机会在国际赛事中展示我们学校的风采”,来自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硕士生刘航宇,在向评委用流利的英文介绍他的研究成果后,谈及他对本次论文大赛的感受。
软件大赛分软件应用操作竞赛和答辩汇报(全英文)两个环节,地质建模组(Petrel)与数值模拟组(Eclipse)两个组别。参赛队伍根据油藏地质参数、生产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地质建模及储量计算或数值模拟及开发预测。最终,两个组别的一等奖分别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徐东齐、刘鹏飞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路淇安/巩受奖以明显的优势斩获。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黄丹是第一次参加此类赛事,“尽管我们在经验上还有所欠缺,但我们通过这次比赛拓展了视野,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团队,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佛瑞克”压裂液挑战赛是三大赛事中最能考验参赛选手的团队合作与动手能力的赛事,需要团队在给定的储层条件下进行压裂改造,设计合理的压裂液配方,并由赛事组委会进行性能测试,评价作品完整度、测试效果及创新性,共有来自国内外15支队伍参赛,最终来自帝国理工大学的团队获得一等奖。开设圆桌论坛(SPE TALK),为拓展参赛选手的理论水平,获取最新石油研究发展情况,提供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论坛邀请到美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张东晓,SPE北方分会主席、前道达尔中国石油公司高级商务经理周东波,前高盛公司中国油气首席研究员闫建涛和国家特聘教授刘威,围绕“美国页岩革命冲击及传统能源转型探讨”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为在校及参赛师生提供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
Work Shop邀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王睿嘉做客现场,为到场的国内外百余名学生做题为“中英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的专题讲座。
汇聚“油”谊 助力国际化交流合作
石油汇致力于国际化学术研讨与文化交流,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打造国际化的嘉宾评委阵容,现已成为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新名片。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Rada Ziganshina是第一组进行压裂液答辩的选手,她认为这样的赛事让她开拓国际化视野,“我一直在研究所的小圈子里进行研究,此次论坛增强了我对外交流的水平,让我有了一次丰富的履历。”俄罗斯选手Julia Paveleva为筹备比赛只睡了半小时,提及对SPE学生分会的印象,她赞不绝口,她认为这样的赛事组织的很成功,希望在这样优秀的专业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来自FRAC公司首席专家Premnath Asokan在2015年第一届石油汇和本次石油汇均担任评委,他对参赛选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压裂液比赛中,第一组的压裂液配方很不错,第二组的答辩水平很高,其他选手虽然有的想法不太成熟,但是作为学生来讲还是水平很高的。”Premnath Asokan还为赛事举行提出宝贵建议,他建议可以提前发赛题,给选手更充裕的时间准备,这样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当谈及他衣服上写的“油气增产”四个字时,他认为这就是此次比赛的目的,更是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
石油汇是汇聚全世界石油研究爱好者情谊的纽带。来自帝国理工大学的选手汤爽曾是我校2012级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会副主席,此次听说母校举办国际石油论坛,顶着毕业设计论文压力,毅然与来自美国的Jordan SAWADO和来自马来西亚的Phang Zun Sheng组队参加。她说:“SPE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我也想借此机会为母校的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让母校的品牌活动更好的走出去。”Jordan在压裂液比赛中因为文化的差异也与其他国家选手间发生的一些趣事,“我发现各国间的文化存在差异,刚开始我还真不适应中国朋友的热情好客,因为石油汇让我接触了各国的文化,我发现我很喜欢中国的悠久文化。”
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认为“石油汇”活动要充分依托我校国际化办学的大氛围、大平台,也要在学校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找定位,起作用,希望以SPE学生分会为组织和纽带,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提高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薪火“油”情 真情服务筑坚实后盾
注册时的贴心叮嘱、参观时的精彩讲解、比赛时的应急处理、会歇时的甜点供应等,在石油汇举办期间,各处都有一抹亮丽的黄色身影,他们就是石油汇的志愿者们。此次论坛准备充分,考虑细致,组织者们很早就开始了筹划。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学生分会会员舒腾飞介绍,这次石油汇从2月份就开始做前期准备,设计宣传材料、赛事文化产品、向国内外高校发送邀请函等等。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梁梦吟专业知识扎实,同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各个赛场上都能看到她与外国人交流的身影。“做一名志愿者是快速和国外师生拉近距离的方法,和他们进行交流让我们结交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在她看来,做志愿者锻炼多方面能力,要将外国人的习惯考虑周全、安排妥当,虽然非常累,但收获颇丰。“我今后也将不忘初心,参加更多的志愿活动。”
石油汇的志愿者们在赛场和实验室的近距离接触中对专业知识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更被选手们的精神风貌感染。2015级俄语专业志愿者张凯文发挥专业特长,主动申请成为俄罗斯选手的翻译,“看着他们听我讲解这个过程,我感觉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专业是俄语,这对我的口语提升和专业学习也很有帮助。”本届石油汇是志愿者苏晓第一次参加的国际性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她说:“这次活动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比赛期间选手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品质让我特别钦佩,这也是我以后应该学习的地方。”石油汇期间志愿者倾情付出、认真负责、热情周到,参赛选手及嘉宾都对志愿者表达了高度的赞赏。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学生分会主席郭晓静介绍,志愿者是从300余名报名学生里面选拔出来的。“第三届石油汇圆满落幕,感谢来自全校160余名志愿者的真情奉献!”郭晓静说道。
第三届石油汇:中国国际学生石油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学生分会建设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在国际高校的交流与竞赛中,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实力也在逐步提升,后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学生分会将更加积极地对接国内外石油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为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贡献自身力量。
大众网(2017年7月4日)
相关链接:
大众网:以石油之名 汇四海宾朋:中国国际学生石油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