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中国青年网:山东高校学子走进建筑场地 体验工人食宿生活
发布时间:2017-07-08 11:17:15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18日电(通讯员 闫伟芳)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用坚实的身体让万丈高楼平地起,他们就是建筑工人,最美的“城市建设者”。衍爱实践队以“了解民生”“关注农民工城市转型融合”为主题,在青岛中建八局经理苏利军的陪同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衍爱实践队走访图书馆二期工程项目的食堂,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访建筑工人,体验大型企业建筑工人的食宿生活条件,同时通过赠送明信片与写祝福语的方式表达对建筑工人的由衷感谢。让我们一同走进城市建设者的日常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

外来务工的孩子告诉队员,只有在暑假时他才能来到工地与父亲团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生活条件的改善敌不过对家乡的思念,背井离乡打工的十六岁少年说:我想家,我想回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师傅们的肤色逐渐变深。匆匆的饭菜,工程的进度条加速在前进,这是一群可敬的城市建设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来自农村的食堂炒菜师傅希望队员能够在青岛风光明信片上留言,以做纪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队长毋彤彤向两位食堂师傅进行问卷采访。两位师傅十分健谈,良好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苏经理(左一)和项目领导(左二)对明信片背后的写作内容提出建议,他认为:“在明信片上写景区简介,能够加深他们对青岛的印象,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还能记起当年来过的地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队员为农民工书写青岛风光介绍,愿农民工们在生活的艰辛中,仍然热爱生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食堂窗口周一至周日菜种都在变换。对于一些节俭的工人来说,每餐6元就能吃饱,干净卫生的内部伙食为工人的健康提供保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采访中,这位农民工表示对青岛的印象是环境干净,闲暇时间会在宿舍休息,或去附近海边遛弯。当被问到以后不工作了是否会选择留下,他表示更愿意回四川老家休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队员采访固定技术工。他的月工资将近一万,是接受问卷统计中最高的,一技之长给他带来了更多财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项目领导和经理两人来到食堂进行日常视察,询问买菜师傅最近情况,并到厨房用菜和清洗的区域查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将近六点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三三两两往回走。夕阳之下,晚饭后,他们的身影远去,准备休整,迎来明天的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毕莹 摄

中国青年网(2017年7月8日)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网:山东高校学子走进建筑场地 体验工人食宿生活

【 作者:闫伟芳 毕莹 来自: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徐文华 审核:刘积舜】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