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东营8月10日电(通讯员 赵泽鹏 吕俊杰)铁人精神支撑着老一辈石油人开拓进取,打破了中国石油全靠进口的局面。时至今日,石油事业的交接已经完成,“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不断传承,当代的石油学子如何担当起“油三代”的角色显得格外重要。
为深入了解老一辈石油人开创中国石油的艰苦历程以及他们现在的生活保障,现在担当石油行业顶梁柱的“油二代”的工作环境,在校以及刚走上就业岗位的“油三代”对石油行业工作安全的看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健队以“了解石油工人健康,学习铁人传统精神”为主题,奔赴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展开调研工作。
艰苦奋斗,让我们追忆“油一代”的荣耀
刚进入物化苑公园的大门,便传来一阵孩子的嬉闹声与老人的交谈声,三三两两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坐在一块,扇扇乘凉,精神矍铄,“大爷,身子骨还硬朗啊?”为祖国的石油事业打下江山的“油一代”们很欢迎记者们的到来,很快便互相熟络起来。
“那时候的条件很艰苦,没有设备,粮食不足,但全国人都在奋斗,我们石油人更不能落后啊!”作为第一批来到东营的石油工人,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基地,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退休老人讲述工作经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泽鹏 摄
高强度的劳动带来的是身体的超负荷,腰疼腿疼更是家常便饭,但老人们的言语中丝毫没有对当时的抱怨,有的只是骄傲,对胜利油田的骄傲。他们的眼里闪着光,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属于他们创造出来的辉煌。
谈起现在的生活,老人们显得很满足,“附近住的都是以前的老伙计,平时聚在一起聊聊天,想想以前的事,有空再去打打球,很有滋有味。”在福利政策方面,记者们了解到,国家每年会定期组织体检,保证老人们身体的健康,每年也会有人员来慰问,平时也会组织一些旅游等活动来丰富生活。
看着这些神采奕奕、不断诉说的老人们,记者们仿佛想象出几十年前他们在油田中工作的模样,同样的充满激情,同样的践行着石油精神。
继承弘扬,让我们聆听“油二代”的拼搏
家住东营市的王艺杨是典型的“油田世家”,从爷爷奶奶一代便在油田工作。“我们从小在油田长大,吃在油田,喝在油田,长大工作了,也在油田。”
在采访王艺杨父母时,言语中可以听出对油田深深的依恋,父辈们打下的基业需要他们传承,老一辈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他们来发扬光大。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油田的工作情况,记者们来到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采油二矿的河五十从式井组,还未进入工厂房间,轰隆隆的机器噪音便传入六名队员的耳中,厂房门口“必须佩戴护耳器”的标语解释着工作环境的恶劣,现场的噪音很大,虽然配备了耳塞,但效果并不好。
记者进去厂房后,扑面而来的热浪更让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一线工人的艰苦,炎炎夏日,厂房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对工人的体力提出很大的挑战。“我们一次工作3小时,出来常常湿透工作服。”在现场仅仅短暂停留几分钟,记者们便汗流浃背,更别提身穿厚厚工作服的工人们。

调研队员采访车间工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泽鹏 摄
据了解,经过技术与装备上的不断改进,现在厂房的噪音保持在120分贝以下,且工人在车间的工作时间也尽量控制在安全时间范围以内。
调研发现,工地上值班室的空调起到关键作用,短暂的休息加上单位提供的绿豆汤可以有效避免中暑的危险。但工作环境湿度大,噪音高,长期的工作使得很多工人患有风湿和耳鸣。
“现在油田单位非常重视工人安全,上岗培训非常严格,在油田生产技术、装备上也在追求更多的人性化。”负责管理石油工人职业病的杨萍讲解着现在的安全措施。
“油二代”是现在“铁人精神”的践行者,努力坚守住我国石油行业的阵地是他们的使命,但切实保障石油子弟兵的身体健康是实现一切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发展创新,让我们欣赏“油三代”的梦想

调研队和就业学长交流经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俊杰 摄
相比于“油一代”和“油二代”,身为“油三代”的石油大学的学生对油田工作环境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假期实习。
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石油专业学生认为油田特殊的工作环境对人精神的摧残最大。实习的地点基本上分布在郊区、野外,偏僻的环境使油田工人必须忍受孤独、寂寞。“油田地区偏远,坐车会很久,且储油区为了安全会把树木砍光,导致夏天很热,非常枯燥无聊。”大四毕业生舒腾飞说。
作为“油三代”的王立军在大学并没有选择石油专业,但学习电器的他在毕业后仍选择在油田工作,“大学毕业之后,思来想去还是在油田里能找到归属感。”正如他所说,生长在石油家庭,无论经过多久,石油情永远不变,尽管经过了三代,石油梦也不会减退!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表示:“学石油的学生必须要适应艰苦的环境,承受的心里的压力,把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石油专业的学生扮演着“油三代”的重要角色,历史的重任必将传承,油田上的磕头机期待着下一个操作员;铁人精神必将延续,油田的舞台也期待着下一个纵身一跃的“王进喜”。
中国青年网(2017年8月10日)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网:青岛大学生走进东营胜利油田 记录“三代石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