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中国青年网:青岛大学生调研塑料垃圾问题:有待挖掘的城市矿山
发布时间:2017-08-24 20:10:36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中国青年网青岛8月24日电(通讯员 李朝阳)“我们也不想破坏环境啊,但是塑料垃圾到底该怎么处理,你们有办法吗?”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大半,当初进行问卷调查时一位老阿姨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每位队员的脑海中。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7月8日至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白色卫士分别去往青岛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和青岛环保局及部分居民区,进行实地调研。

新模式处理背景下,垃圾成为了一座座城市矿山

“你看到的这座山,全是由这样的生活垃圾一层一层碾压后堆起来的,好多塑料类垃圾不好分拣,也一同填埋了。我们做的是无土填埋,能减少一些气味。”一位正在作业的工人捂着鼻子说道。

小涧西正在处理的垃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嘉豪 摄

在小涧西处理场调研队员见到该厂的刘处长,刘处长对队员们说道:“垃圾填埋毕竟不是长远办法,所以我们建立了垃圾焚烧厂,每年能够处理几百万吨垃圾,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与其说这些垃圾是废弃物,不如说它们就是一座座城市矿山,可利用价值非常大。”

像这样的垃圾处理场青岛还有很多,许多都逐渐从纯粹的填埋型向焚烧型转变。“这种模式彻底转变过来、变得如何环保与规范,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据悉,我国每年除了焚烧已有的垃圾,还进口上千万吨的固体废弃物,焚烧带来的年产值能达到近2千亿元。在新处理模式下,这些“城市矿山”节约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使废弃资源得以再生化利用。

城乡环保意识两极分化,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待完善

大量的问卷及实地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塑料类垃圾处理不当,住宅周围、小池塘等,几乎成为某些居民倾倒垃圾的首选之地,环境问题堪忧。

“你们也看到了,整个村子就这么几个垃圾箱,而且很多村民卫生意识也不是很强。”逯家庄村村部对队员说道。

逯家庄村房屋周围池塘中的垃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嘉豪 摄

与农村地区不同的是,市区基础设施完善,环保宣传也更多,市民环保意识比农村地区要好很多。“我们平时很少会分类,但塑料制品能回收的尽量卖给回收站。市区有很多分类的垃圾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位市民朋友说道。

队员访问市民朋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嘉豪 摄

城乡卫生基础设施的差别以及环保宣传的地区化差异导致的环保意识两极分化现象至今仍是显著的问题。

环保局:分类处理初见成效,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府在塑料垃圾处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队员们来到了青岛市环保局。

据环境保护宣教中心李荣主任透漏:“政府早些年针对塑料污染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结果只是超市不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不过,近些年来通过新政策的出台和广大市民的响应,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

队员与环保局李主任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嘉豪 摄

那么是否意味着垃圾处理已经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呢?李主任并不完全赞同。“在群众中宣讲和市南施行的垃圾分类试点等措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分类归分类,有些垃圾车来了还是会将已经分类的垃圾混合拉走,等于还是没分类,垃圾分类的路还有很长要走。”

据了解,2016年青岛已经成为了全国垃圾分类工作46个重点推行的城市之一,在《青岛市“十三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中,明确2020年垃圾分类处理达到35%以上,相信未来塑料垃圾一定会得到妥善处理。

中国青年网(2017年8月24日)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网:青岛大学生调研塑料垃圾问题:有待挖掘的城市矿山

【 作者:李朝阳 来自: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徐文华 审核:刘积舜】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