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菏泽8月23日电(通讯员 尹嘉怡 唐铭爽 高书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8月1日至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爱随心行公益助学团星光支教队精心筹备了传统文化课程,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借支教的契机送到菏泽曹县育英中学。
书法: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老师老师,这个横怎么写?”“尹老师,这个字写的怎么样!”这是支教队队员尹延赓在给三年级学生上书法课。书法课是星光支教队例年的特色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书法名家吗?”尹延赓向学生一一介绍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中国书法名家。
一横一竖书写中华经典,一撇一捺勾勒民族传统。课上尹延赓说:“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对从小就坚持书法练习的尹延赓来说,练习毛笔字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向同学们分享练习书法的经验和方法技巧,介绍描摹、临写、背临、创作等基本方法。

书法课上,孩子认真地写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铭爽 提供
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把画纸和墨盒准备好,拿起手中的毛笔在老师的提示下写下一笔一画。对这里大多数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拿起毛笔,第一次接触这种中国传统的写作工具。
刚开始同学们对软笔书法有些陌生,无法熟练地控制手中的笔,纸上的字也是东倒西歪。几节课下来,尹延赓说:“每次同学们都很期待书法课,在课上的表现也很积极,现在已经有几位同学达到入门的程度了。很希望书法课结束之后对书法感兴趣的同学们依然可以能够坚持练习。”“祝老师假期愉快,永远幸福”,最后一节书法课上很多学生用毛笔写下对支教队队员的祝福。
京剧脸谱:炉火纯青,风华绝代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京剧脸谱形神兼备,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窗口。为了让孩子们以更加真切的体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星光支教队队员精心构思了特色课——手绘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孩子们边唱边画,欢乐的气氛点燃了整个教室。

孩子们小组合作画脸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铭爽 提供
曹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第一次接触水粉,也是第一次用水粉在立体的脸谱上进行描绘。在语数外的基础课程基础上,兴趣课召唤孩子们的好奇心,为孩子们打开了丰富多彩的新世界。班里相对调皮的孩子也认认真真的勾勒轮廓、进行上色。
艺术是治疗一切的良药,六年级有一位性格内向的小女生,不喜与人交谈,支教队员已留心多时并一直陪伴。“老师,我喜欢画脸谱,谢谢你。”在课间,女孩拥抱了老师,这让队员们都很欣慰。“能在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是支教路上最快乐的事。”脸谱老师这样说道。
每逢脸谱课,窗外都会涌现很多驻足观望的学生,原计划只开设一个年级的脸谱课,由于经常有孩子反映十分想上脸谱课,已经扩展到四个年级。用这样的形式学习传统文化,岂不美哉?
诗词:盛神,立魂,洗心,通灵,启智
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和韵律。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对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支教中,支教队专门开设了古诗词课程,在不同年级开展特色多样的传统诗文教学。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走在操场就能听到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同学们拿起书本,大声地朗诵中国传统诗词。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星光支教队设置古诗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经典有趣的故事和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古诗词恰当有效的方法。
课堂上,队员把一首首古诗背后的故事搬上课堂,五年级的袁芳艳说:“我很喜欢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很令人敬佩,我要学习陶渊明做一个有气节的人。”讲课之余,学生之间开展了小型的“诗词大会”。同学们分成不同小组,在竞赛中考验彼此的诗词掌握程度和数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学习传统文化。
历史:积厚流光,源远流长
为了让同学们铭记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支教队成员徐祯阳开设了一门历史课,在中国古代的众多朝代中他选择了清朝。“清朝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朝代,距离我们比较近,而且现在很多影视剧拍摄的题材都是关于清朝的,学生们听起来比较容易产生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对于选择清朝的原因,徐祯阳这样解释道。
课堂上,徐祯阳主要从建筑、服饰和文学三个方面介绍了清朝。“清朝的宫殿就是我国著名的建筑,故宫。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色彩十分丰富,各种雕饰栩栩如生,这是那一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
在看到故宫的图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故宫看一看。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清代旗女的袍服发展而来的。提到服饰,在场的女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旗袍好漂亮,我喜欢这样的裙子。”“旗袍在民国时期受到热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一些女性勇敢追求解放,追求男女平等,旗袍类似于男性所穿的长衫所以开始流行起来。男女平等这一观念如今已十分普遍,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老师希望你们可以通过旗袍牢牢记住这一观念。”徐祯阳说道。
在被问到是否知道四大名著和《红楼梦》时,学生们都作出了肯定回答,但被问及是否看过《红楼梦》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也有许多学生表示他们是今天才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人的。
“我很喜欢今天的历史课,我之前了解的清朝只是影视剧里的清朝,并不知道原来清朝有这么漂亮的服饰和建筑,也不知道清朝就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虽然我没看过四大名著,但是老师说他们带来的捐赠给学校图书馆的书中有四大名著,图书馆可以借书后我一定会去借来看一看。”
历史课下课后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在解释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时,徐祯阳说:“历史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需要被铭记。传统文化也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方能经久不衰。我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这门课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将我国文化的精华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传统文化含英咀华,星光支教队怀着赤子之心让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
中国青年网(2017年8月23日)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网:山东大学生走进菏泽开展暑期支教 送传统文化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