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指导中心”在我校揭牌成立,为加快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重要平台。近日,《半月谈》2024年第21期以“一体化思政,大中小贯通”为题,报道青岛市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典型做法,其中我校通过打造思政课特色品牌、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广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一体化建设工作,为青岛市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半月谈丨一体化思政,大中小贯通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共同体教育教学体系,涵盖全市26所高校和1100余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质量。
一体化、常态化全域推进
2023年,青岛市采取区市+大学+局属学校的区域“共同体”架构,将全市大中小学全部纳入“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全面开展“跨学段”教学实践活动。
今年3月,“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指导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揭牌成立。该中心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统筹指导全市10个“共同体”,系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研究。5月,“青岛市教育系统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宣讲指导中心”在青岛科技大学成立,系统开展新时代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宣讲。
青岛市教育局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孙建中表示,各区市教体局还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室”,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组”,全面加强大中小学校的交流合作。
“‘共同体’的集体教研让我们每个学段的老师都可以从其他学段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获得灵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海儆说。
课程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创新
青岛发挥“共同体”全域推进机制,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持续优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开颜经过13年研究与实践,打造了“一核·三维·双驱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整体改进的青岛实践”教学成果。“从教学实际来看,这一教学成果一定程度提高了师生兴趣和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整体效果。”徐开颜说。
青岛同德小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基础上,将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在小学课堂进行初步渗透。
青岛同德小学校长张淑世介绍,以二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篇为例,教学时衔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单元课程内容,从简单的庆祝国庆的情感体验过渡到对国家发展、自身责任的认知等内容的学习,将小学阶段的朴素爱国情感上升到对国家利益的理性认识和责任担当。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小学、初中的老师应多设计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课程,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设置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启思导行;高中、大学的教师则应关注青年思想动态,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辨和理论阐释能力,并引导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吴鹏程说。
“小课堂”融入“大课堂”
青岛各学校积极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劳模工匠进校园”“名家进校园”等活动,邀请模范人物、专家教授、优秀思政名师等进行专场授课。运用各区市内丰富的历史事件、英模人物、红色场馆等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于泳说,他们结合学校石油特色,开设“石油工业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专题,组织学生前往胜利油田等地开展实践教学。
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王君介绍,西海岸新区各小学将思政课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以珠江路小学为例,该学校在研学过程中设置了旗语学习、射击体验、手榴弹投掷、战场救护等活动,将课本内容转化为趣味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
青岛市教育局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处处长赵俊杰说,青岛“打开校门办思政”,鼓励学校挖掘社会资源,聚焦红色文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实践,切实丰富“大思政课”内涵和形式,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走深走实。
新华社(2024年11月14日)
作者:王凯
相关链接:半月谈丨一体化思政,大中小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