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拥有一部手机还是时髦的事;2003年,出远门只能乘坐时速100公里的空调快车;2003年,一些年轻人来到青岛,爱上青岛,定居青岛。过去的20年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栏目开播20年特别策划《今日》20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见证二十年间,个人、学校和城市发生的变化。
现场:虚箭线不是为了表示工作,而是为了表现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正在教室里讲课的是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付芳。时针回拨到二十年前,她还是中国石油大学的一名学生。随着青岛校区一期工程的建成,她从东营来到青岛,成为首批入驻新校区的学生。
【2004-11-08历史报道】: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石油大学青岛校区一期工程目前基本完工,交付使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付芳:其实在这时候,校门都没有建,大片的地是泥滩,但是我们这觉得还是很喜欢,因为这边说实话自然环境特别好,风光很好,有山有水,然后天气特别舒适,特别适合人居住。
学校食堂的电视里,经常会播放青岛电视台《今日》栏目,这也成为了付芳本科生涯中了解青岛、认识青岛的窗口。2005年,多名好心人通过超市募捐箱匿名进行大额慈善捐赠,通过新闻报道,付芳也了解到了“微尘”这个公益群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付芳: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做公益事业献爱心,当时就非常感动,也很震撼。(后续)我们还组织了去贫困地区支教,一些孤儿院,还有敬老院,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帮助他们,也是从微尘获得的启迪。
在后续的深造过程中,付芳虽然短暂离开了青岛,但她作为《今日》栏目的“铁杆粉丝”,仍会通过《今日》的官方微博和公众号持续关注着青岛的发展。2010年,付芳回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教。随后,胶州湾隧道的开通让学校迅速融入青岛“主城区”,岔河、唐岛湾湿地的整治提升,更使得在校师生的幸福感“超级加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付芳:2004年的时候,我们这边要到市区去就非常不便利,要去坐轮渡。然后等到隧道贯通了之后,我们就觉得我们是和青岛是一体的。下课我们就可以去岔河边,去学校里面树比较繁茂的地方走一走,休息一下,而等到了周末我们就可以直接过了马路,就是我们的唐岛湾公园去那里感受一下自然风光,就像我们学校的一个后花园。
【历史报道:中国石油大学体育馆加紧建设】
战永亮:这个结构形式比较新颖,国内是第一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钢结构做完以后,室内是没有吊顶的,把空间的高度提升了。
2009年,为迎接全运会比赛,时任学校规划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的战永亮在体育馆建设现场,登上了《今日》的荧屏。日前,记者再次见到战永亮时,他还忙碌在唐岛湾校区的游泳馆施工现场。从2002年校区成立指挥部,到2019年唐岛湾校区基本建设完成,战永亮见证了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建总工程师 战永亮:比较有特点的一个是体育馆,另外一个就是后期建设的图书馆二期项目,学生们叫做皇家图书馆,也叫做网红图书馆。作为一个基建工作者,能够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提供硬件条件,特别是看到校区建设当中一砖一瓦都是经过我们手建起来的,所以心情是比较自豪的。
随着唐岛湾校区逐步饱和,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新建可容纳13500人的新校区,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将进一步提升学校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育人实力。20年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定了在青岛发展的信心,很多学子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青岛,与这座城市共同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建总工程师 战永亮:古镇口校区建设完成,学校未来的30-50年的发展基本奠定规模,我有幸能参与进程,确实心情也比较激动,也感到非常的荣光,也相信学校未来会发展越来越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付芳:这么多年也通过我们栏目 认识青岛,然后我们就觉得青岛真的不只是美丽,而且是城市美丽,同时也是人民也很美丽,然后让我们觉得留在青岛很开心很幸福,希望青岛也发展越来越好,我们随着青岛的发展,个人也在不断的进步。
蓝睛(2023年3月5日)
相关链接:蓝睛:《今日》20年丨我与城市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