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同意,印发了《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总体格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通知》明确,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海洋科技优势突出,港口航运实力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积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水平建设,对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和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通知》要求,山东省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要求,全面做好《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依据《方案》和依法批准的土地规划、城镇规划组织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规划,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等各项任务,确保实现《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探索有利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职能分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进一步加强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地方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水平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重大发展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强对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和监管,组织开展《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与督促检查,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实施情况。
发展基础和优势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扼守京津海洋门户
●沿黄流域主要出海通道
●亚欧大陆桥东部端点
●沈海、青银国家东西南北通道交会点
●辐射内陆 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
海洋科技优势突出
●7个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
●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科研平台
●19名涉海院士,占全国69%
●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30%
●承担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海洋科研项目的55%和91%
港口航运实力雄厚
●总吞吐能力超过7亿吨
●世界第七大港口
●我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五大园区: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
●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
军民融合特色鲜明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推进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深化对外对内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强劲、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人才集聚、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突出的海洋经济新区。
战略定位
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
●建设深海科技城
●建设海洋人才市场
●建设海洋应用信息服务中心
●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
●集中建设国家深远海开发重大创新平台
●打造董家口矿产能源等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储运中转基地、深海探测开发装备产业基地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
●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
●构筑我国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
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在陆海战略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政策安排、管理体制统筹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探索以对外开放带动对内开放、沿海发展带动内地发展的新路径
发展目标
●2020年,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形成先进制造业发达、现代服务业繁荣的海洋产业体系,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幸福、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人口规模240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推动青岛成为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总体发展格局
按照全域统筹、陆海联动、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思路,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陆海空间资源,以重点经济功能区建设带动城镇发展,构筑“一核、两港、五区、一带”总体发展格局。
一核
●中央商务区
两港
●前湾港区 ●董家口港区
五区
●保税港区 ●开发区 ●新区中心区 ●董家口经济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带
●离岸综合开发示范带
重点任务
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做强海洋基础科研平台
●打造深海科学城
●在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提升应用技术创新平台
●重点突破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矿产开发5大领域20项核心技术
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企业培育平台
●重点孵化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建设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
●实施“蓝色小巨人”成长计划,加快孵化科技型海洋小微企业
强化创新要素支撑
●做大海洋人才市场
●研究建立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
●建设以青岛为核心的分布式海洋科技原始数据共享中心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突破设计和总装制造关键技术
●增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提高深海作业潜器研制能力
●培育海水淡化成套设备等产业
加快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海洋文化元素
●培育高端旅游品牌
●打造世界级黄金海岸旅游目的地
推进海洋生物产业发展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利用
●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建设海洋微生物质能源研发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
●争取开展航运金融业务试点
●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和组织
●整体推进产融结合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海洋探测监测与信息、网络增值、软件等信息服务业
●提升发展汽车电子、网络智能家电、卫星组装、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
●建设大型数据中心
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
●发展军民结合产业
●优化配置资源要素
●推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双向转化
壮大港口航运产业
●吸引跨国航运公司区域性总部落户
●加快完善物流节点支撑体系
●打造航运服务中心
高水平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发展深海养殖和海洋牧场
●提高远洋渔业船舶研制能力
●形成区域性水产品交易和价格中心
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推进港口联动发展
●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有序推进董家口深水航道和大型矿石、大型原油、通用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建成一类口岸
●推进前湾港区航道扩建、集装箱码头、汽车滚装船码头建设,打造国际集装箱中转大港
完善航运服务功能
●优化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员服务、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运服务
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坚持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国际化新区带动特色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联动发展
●打造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滨海田园式城市形态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天然气管网全覆盖
●推广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
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讨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分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扩大对外对内开放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对外开放
●争取航运支持政策先行先试
●建设保税功能联动区
深化与日韩的经贸金融合作
●加快韩元挂牌交易试点,推动中韩本币跨境结算
加强与欧美和新兴经济体合作
●加强与欧盟国家产业和技术合作
●推进与新兴经济体多领域合作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加强与京津冀和长三角联动发展
●推动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团发展
建设美丽海洋新城
构筑生态屏障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和保护
●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
加强海岸带和海岛保护
●严格围填海管理
●近岸留出公众活动空间
●确保自然岸线“零减少”
●探索无居民海岛拍卖试点
加强环境保护
●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
●推进董家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建设海洋保护区
保障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研究赋予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精简审批程序和环节
创新陆海统筹机制
●开展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合作机制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培育海洋特色市场体系
●规范发展棉花、橡胶、矿石、贵金属、原油、水产品等商品交易市场
●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
强化人才保障
面向海内外引进各类高端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建立从人才项目植入到转化发展的全过程服务体系
优化人才政策环境
●探索“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绩效考核、按岗定薪”的灵活用人机制
●推进人才服务代理机制
加大政策支持
财税金融政策
●推进韩元在境内银行间区域市场挂牌交易
●研究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方法路径和有关方案
●开展涉海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试点
土地政策
●支持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改革试点
海城政策
●搭建海域使用权交易平台
●开展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试点
●合理支持董家口、薛家岛等海域集中集约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