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理想国》,能真正读懂它是很困难的,北大哲学系的吴增丁老师,他说自己已经看了《理想国》二十多遍,但每次重读都有新的收获,所以对于我来说,我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柏拉图想表达的真实思想,只能以我的片面了解来表述我自己的感受。
我对柏拉图并不是很熟悉,唯一听说过的就只是“柏拉图式爱情”,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文艺青年,手中捧着柏拉图的诗,温柔的朗诵给他心爱的姑娘,可我并不知道那本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就像我并不理解柏拉图的哲学观念究竟是什么。所以我先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了初步了解,其实“理想”这个词并不是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在柏拉图《苏菲的世界》中,他就认为世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理想和现实,理想是模子,现实是成品。所以柏拉图一直都知道,理想和现实是两条平行线,理想是完美的,也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在《理想国》的结尾也有表明,我觉得这也体现了柏拉图的智慧:他明确的告诉人们理想国是好的,但它也是不能拥有的,所以既没有人妄想去实现,又没有人出来反对。
《理想国》是一部特殊的作品,这本书的实质是一大段一大段的对话,柏拉图借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其他人的辩论,间接的表述了他自己的观点,正义与非正义,幸福与不幸福,他们通过一个人的正义推广到一个国家的正义,当然,这个正义的国家,就是“理想国”,他们认为理想国就是最正义最幸福的。其实我觉得跟中国的“桃花源”相比,它们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桃花源记》中描述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但是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多了一分制度,与桃花源轻松的氛围有一些不同。
柏拉图把人类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武士,生产者,不同的阶级各司其职,共同构建国家。作为哲学家,他们是智慧,正义的,拥有最高智慧的他们理应胜任国王的职位;武士是国家的守护者,他们不能拥有私产,因为没有私产就没有私心,没有顾虑,才能全身心的为国家服务。其实从武士这里,我们就能感觉到理想国是否太过森严?在其他方面,比如财产方面柏拉图主张共有;在夫妻方面甚至是共产共妻,连妻子都共同享有;在文化方面将书籍,艺术等严格监管,不允许任何有害的思想被灌输到人们的脑海里;甚至是生下来的孩子都不能由父母抚养。对于这些,柏拉图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任何事物都做到“绝对”,绝对的公平,就没有人怀揣私心;绝对的制度,就没有人偷懒不做事,将利益最大化。但是我却对这种理想国有了疑惑,这种非黑即白的国家,苏格拉底与其他人之间非对即错的论证真的是正确的吗?在论证中,他们的辩论是清晰的,换一种说法,就是非对即错的,他们将正义与不正义完全的对立,这样得到的结果真的是完美的吗?就像理想国一样,人们没有私产,没有私心,甚至没有自己的想法;男女之间没有美满的婚姻;艺术和文化被绝对管理,这跟清朝闭关锁国似乎还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森严的等级制度,到底是使人们被压迫,还是使人们幸福快乐?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吧,在绝对正义的国家中,忽略了人的本性。没有私心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人平等也是难以实现的,那么所谓的理想国又从何而来?究竟是因为太过美好而无法实现,还是如果实现就不再美好?人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作为一个有私心的人,人们是更希望自己高人一等还是希望人人平等?这样说或许过于黑暗,但是人们幸福感的一部分来源就是所谓的私心,如果我考了年纪第一,我会很开心,那么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是年级第一,我还会依旧开心吗?
所以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终究是理想国,它再美好也不过是一个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