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四季山水语唐诗——读《四时之诗》有感
发布时间:2018-09-30 12:21:5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有这么一首诗,写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致,道出了各自或张扬或明媚的性子。文化长河中的郎朗唐诗难以计数,描写的人事景物也满目琳琅,但其中居多者是逃不开四季之景的,一如《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书中所言:于时光流转中,感受唐诗的千古流韵、动人风情。

《四时之诗》出自著名历史学家蒙曼之手。自2007年以来,蒙曼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并出版相应书籍。她对历史的叙述妙语连珠、引人入胜,语言风格平易而灵活,引起巨大反响。2017年,蒙曼在喜马拉雅推出一档节目名为《蒙曼品最美唐诗》,获得了一千七百多万点击率的历史记录,是喜马拉雅开播以来以讲诗词为主的节目中收视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节目。此书《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就是这档节目的文字精编版,按照清晰的主题对节目内容进行挑选,最终编排出三十二首唐诗,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剖析和背景讲述,展现唐朝的岁月轮回和唐人的生命轮回。

此书中共选取三十二首四时之歌,有沾着节气的清新:春的雨水、惊蛰、清明,夏的小满、夏至、大暑,秋的白露、寒露和冬的小雪、冬至、大寒;有浓浓中国味道的传统佳节:春的元宵,夏的端午,秋的七夕和重阳和冬的春节;还有的,是某些人们的重要日子:春的情人节,夏的母亲节和秋的教师节。各类各样的,有春的料峭枝头,有夏的接天荷叶,有秋的南飞之雁,有冬的素裹银装,不同时段,人们做着不一样的事情,心情也虽时节而变。一年四季中,春花秋月轮换,酸甜苦辣杂然,在蒙曼的带领下,透过字句斟酌的唐诗,感受不同时空中活着的那些人的所咏所叹、所言所想。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因为生在小城镇江,对书中一个从家乡走出去的姑娘印象颇深——杜秋娘,还有她那传唱至今的诗歌《金缕衣》。

其实,《金缕衣》并不是出自杜秋娘之手,只是因为原作无人知晓,杜秋娘作为歌女将此曲演绎得熠熠生辉并因此成就一段传奇人生,人们索性便让这诗附上了“杜秋娘”的名儿。这首诗乍一看同“一寸光阴一寸金”有些许类似,虽不似那么简易直接,倒也殊途同理,可细细读罢,带入当时曼妙歌女水袖半掩、天籁之音娓娓道来的场景,便觉得,这不是敦促,是一种急切的盼望。试想一下,清丽的杜秋娘对初成的少年王如此劝说,哪一个汉子敌得过如此柔情,漳王李凑正是在杜秋娘的如许陪伴下步步成长为一代贤王。后两句对景子的描绘更是令人拍手叫绝。一般的诗词都是由景及情,而此诗却不然,前两句直抒胸臆,后又回归安然之景,让全诗落在一片花海春光中,单纯美好,让人舍不得拒绝。

读罢此书,心中慨然。离开学堂已然多年,当初的背诵已经模糊,却仍然能忆起孩提时清清郎朗的读书声。现如今快速文化席卷街头巷尾,手机屏幕上每天有不计其数的信息浮现又随即消失,而那手上厚重的墨香之感也渐离我们远去。图书馆里多的是埋头刷题的学生,少的是停留架前选书的孩子,前两天在书架间发现两个身穿军训服席地而坐啃书的新生,不禁慨然真是美好少年郎。既然已得书,不妨慢读书,抛下些烦忧,静一段如水时光,也是很惬意安然的。

 

【 作者:戴心怡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肖文凤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上一条:《溺水小刀》影评

下一条:听雨眠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