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过青石板的路,我曾穿过娇俏姑苏桥,一路逶迤向北,如今停留在青岛。正是冬季,正是适合怀旧和思考的时节。于是,我带上澄澈的心灵,行走在青岛。
栈桥是我的第一站。在栈桥上停留之时,海风拂起了我的衣襟。我伏在栏杆上眺望远方的海上皇宫,眺望远处的海。此间,起落的海鸥在我的身旁飞翔鸣叫,让人不由得想将海力布的宝石含在嘴里,好听懂它们口中的声音到底在诉说着怎样动人的故事。海上皇宫的奇特造型透露着现在艺术的直白,而我面前的这片海却又古老而又深沉。新与旧,就用这种浪漫的方式相对。在海里随便找一滴水,可能都比我老几千岁,在她的面前,我感觉自己像朝生夕死的蝼蚁。
正值如火如荼的冬季,青岛的风却不似别处的风来势汹汹,让人脸面如割。风中大把大把的来自海洋的水分子反而为冬季的肃杀平添了几分温柔。这样无休止的风给予了我将凌乱的头发轻轻撩拨到耳后的机会,这个动作极优雅而富有韵味,就像诗人清点标点符号一般,正好搭配这座优雅而富有韵味的城市。
我从栈桥开始沿着海岸行走,一个人走在陌生的街道,用微笑向来来往往的当地人问好。他们也回敬我微笑,目光清冽明亮,恍如青岛冬日暖阳。人生何处不相逢,不需要过多的繁文缛节,只一个照面的时间,就能够体味到这座城市人情的温度。
我继续沿着海岸漫无目的地前行,也无须目的,因为处处都是故事和美景。仿佛海里住着一位海妖,它的歌声混在海风里飘进了我的耳朵,让我魂牵梦萦。蓝色的海水映在蓝色的天空上,让天空蓝得就如同是玻璃娃娃的身体,好像一碰就要碎了。我在这里看到了最好的风景,胸中有了一种开阔,贯穿肺腑。是谁说过,海是吞没一切的美啊,朝阳来了,夕阳走了,我们把一生的风景便看尽了。阳光洒在海上,让人禁不住想要去撒一张网,网回一片粼粼波光。这便是世上最美的景象了,甚至连非洲大草原的日落也无法与之抗衡。
或许一定要走到八大关,才能够恰如其分地感受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能都写在建筑上了。曾经,八大关是各国领事馆所在处,因此,这里汇集了二十余个国家的两百多种建筑风格。我前行的脚步停留在黄海路十八号,这是欧洲古堡式建筑花石楼坐落的地方。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的建筑物正面造型,别致有序。听同行的朋友介绍说,花石楼楼门台阶下花岗岩石尊,既可用于栽花,亦可用作晚间燃火照明。我惊奇感慨,佩服设计者独运之匠心。走进花石楼内里,楼内的物件及其摆放,都还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样子。让人一触碰,就能触碰到那些过往的时光。它们就如同是上了年纪的沧桑老者,淡定从容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和参观者,它们在看着我们的时候,也在看着过去的岁岁年年。
花石楼分五层,这座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就连楼梯也蔓延,回环曲折,充满了西方艺术的精致和雕琢。花石楼的最顶层,是侧有铁尖顶的观海楼。站在上面,第三海水浴场尽收眼底。近处的海浪漾起白色的波涛,又飞快地沉没平静。古老的海水一起一落,在冗长的岁月里浮浮沉沉,一如人生。耳畔有风,似乎在为游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似有似无。
我去得不赶巧,没有看到宁武关路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的海棠;亦未看到韶关路春季开花的碧桃;正阳关路的蔷薇花,已然在夏季灿烂过了;而居庸关路的五角枫,早便“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树树冬色,山山寒色。然而紫荆关路成排的雪松,却绿得倔强可爱。小公园内树干笔挺,长椅点缀其中,徒增幽深。骤然一张黄叶轻轻盘旋而下,掉落在厚实的大地之上,仿佛古老的木屐轻踩。置身其中,就好像来到了童话的国度,简直诗意得不像话。
也许看清楚这座城市的表面只需要短短的三个小时,而要想接近她古老深沉的灵魂,不知道三十年够不够。
当太阳收起了她普照大地的光亮,我踏上了回学校的路途。我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游客散去的青岛城又恢复了时空莫辨的恒久模样,没有人能够猜中她重重叠叠的心事。我的脑海中重现着眼睛曾经看见的一幕幕,大教堂的钟声遥远安详。闭上眼睛,我的耳畔再一次响起了黄海的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