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培根说的那样: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读书的本质,则为“见心”,所谓“见心”,即为见得本心,读书的过程就是汲取知识而后思考感悟,最后明悟本心,得见大道。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读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读书到深处,心中所想的与书中所写的自然契合,恍然间,有所顿悟,而后得见真我。
江湖梦 侠客情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少时看金老先生的作品时,总是如痴如醉,流连于那片传说中的江湖,常常莫名地憧憬自己就是那位风流倜傥、快意恩仇的大侠,剑收于鞘时渊渟岳峙、剑出时又能挥出一片水银泻地、云卷云舒。
最喜欢的就是《射雕》里的郭靖。他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种侠义精神的代表性人物,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和人格典范。
在现实的江湖里我们被称之为“规矩”“方圆”“社会准则”的枷锁束缚得越来越紧,于是,相反的我们就越是想要在内心最深处那片江湖里求快乐安稳、求自在逍遥。也许,我们心中江湖上的那个状若侠客的自己,才是我们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问情诗 谁人心
古典的诗词是一束深幽的风景,约一盏茗茶,一任轻烟弥漫着古老的风雅。
古之仙才,圣贤之多不可生记,纵观盛唐,吾独爱太白。忘不了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豪迈与洒脱,忘不了你狂歌纵酒,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慨叹,忘不了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扬长而去,忘不了你面对贵族的排挤却依然“摧眉折腰事权贵”,更是大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唯有你,才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男儿生于天地,则应如太白豪气干云,敢作敢当,坚毅果敢,天地任我逍遥。
诗读太白,词好幼安。“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当年的白衣少年,遥岑远望,指点河山。雄心壮志犹如那颗山头红日喷薄欲出。只可惜,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读他的词,每每总是让我生起,“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
道可道 非常道
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宇宙哲学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在开篇即谈“道”,并且把“道”作为全书一以贯之的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对宇宙的形成和自然之道做一个阐述,更是为了给探讨人生和社会政治准备一个前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出发点即是主张人法自然,顺应自然大道,顺应天地规律行事才能无忧自在,得以证道。修道过程就是去掉一切不自然的,让自己符合客观,顺应规律,达到天人合一,这样就会事事顺心“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在自然界最赞美水,他论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之德即为圣人之德,水为最微,处于最末。虽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让有的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而水比人明智,虽千姿百态,也滴水穿石,虽甘居下位,却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知进知退的处世哲学,一种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道德经》是修身处事的“东方圣经”,它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修养,开启我们的智慧,值得我们一生去研读。
“月明风清书当枕”,我们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品性;靠的不仅是智慧,更是心境。滚滚红尘里,当人们焦渴的心灵在经历多年漂泊后,最终的归宿应该是那浮着暗香的书卷吧。在那里,许许多多的烦恼和困惑就像泛黄的书页被轻轻翻过,而那发黄发脆的书页就像柔软温暖的绒被盖在我们的疲惫不堪的心里。我们幸福的闭上眼睛,在无边无际的寂静夜里安详地睡着了,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梦里,那棵桃树下,你蓦然回首,那人正对着你微笑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