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 高尔基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和培根的 “知识就是力量” 深深地影响着我, 让我把读书当作一件神圣的事情, 成为学习忙碌之余, 拓展视野、 净化心灵和点缀生活的快乐享受。每当读书的时候, 我总是全身心的投入, 置身其中, 时而静静地聆听思考, 时而与书中的灵魂沟通交流。
读书让我增长了知识, 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体会了古往今来智者的思想, 逐渐懂得美丑善恶、 是非对错, 能更加理性平和地对待生活。
到了大学, 读书的时间变多了,每当我站在图书馆高高的书架前, 沧海一粟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觉得自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是那么的渺小、 那么的微不足道。我喜欢在宁静温暖的午后,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的一角, 撇开喧嚣,拨开冗务,忘记烦恼,细细品味书中的欢乐和美好。那里有暖巢,能够抚慰我孤寂的心灵;那里有旷野,可以拂荡我困狭倦曲的胸襟。那里是无声的,却有喁喁低语,袅袅清音;有仰天长啸,惊涛拍岸;有 “人籁” 和 “天籁” 的独奏和交鸣。那里是无影的,却有旷代知己, 咫尺情侣, 有令人心神摇荡、 目迷神驰的千种风情和万般景观。那里是无嗅的, 却有青草芳菲, 汤药辛辣, 心香恬淡, 有怡人的、 醉人的或醒人的气息。那里是廉价的, 即使我们囊中羞涩也不会被拒绝, 能赐予我们“千钟粟” 、 “颜如玉” 和 “黄金屋” , 使我们成为富有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信息、 阅读文字的重要渠道。造成现代人远离书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更多地突出物质建设, 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享受, 缺少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和正确引导。在这个浮躁的年代, 谁有心情坐冷板凳读书呢, 有点功夫不如去炒炒股票炒炒楼盘, 说不定还能小赚一笔改善生活。其次, 随着电视机和互联网的普及, 读书已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 放松身心的唯一方式。丰富多彩的综艺节目、 五花八门的娱乐信息、 日益繁多的聊天社交平台以及精彩刺激的网络游戏让很多人沉浸其中。有人认为, 看电视和上网可以代替读书, 其实不然。再次, 人们读书的价值取向和心态发生了变化, 读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和提高修养, 而是为了升学、 找工作和掌握技术等实用性功利性的目的。而当我们的期望没有通过读书来实现时就会觉得读书无用。最后, 现在的出版市场已经完全地商业化、 市场化, 讲速成、 讲流行、 讲短期效应,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很多作品还没来得及仔细推敲就急于出版,导致书籍的质量参差不齐,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兴趣。
读书少、 缺乏深厚的内在积累往往会闹出很多笑话。例如大学校长在隆重的场合会读错字, 著名的教授、 学者会犯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代表传统文化的博物馆颁发的锦旗上会出现错别字等等。即使这些都是 “偶然” 事件, 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我们一直推崇的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的精神在哪里?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像今天这么多的出版物和书籍,然而, 很有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读的书都少。
如今的书不是用来读的, 而是用来赚钱的, 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的无奈和可悲!
如何让国民多读书读好书, 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首先, 政府要提高硬件建设,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 例如增加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尤其对边远地区设立 “流动文化车” 、 “流动图书馆” 等, 为人们图书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其次,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 国家要推进出版业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发展。我们要在选题的确定和内容加工上多费力气、 严格把关, 多组织提高读者素质、 引导读者健康向上的选题, 向读者传递先进思想、 科学精神和优秀文化。最后, 社会应当进行思想引导, 树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读书正确的认知, 摒弃功利化的读书心态, 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
读书是一种境界。 “展一卷书, 神与之交, 气与之合, 魄附其上, 而魂游其中, 至掩卷仍如梦如冥, 大汗淋漓, 口存余香, 乐至醍醐灌顶, 物我两忘。 ”
读书是一种成长, 带领我们从无知走向懂事, 从愚昧走向文明, 使我们明辨是非, 胸有主见, 不断完善自我。
读书是一种享受, 带给我们最隽永的快乐, 最持久的动力, 最平和的心灵, 使我们归于宁静和淡泊。
读书更是一种信念, 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狭小, 回首历史的长河, 触摸时代的脉搏, 关照广阔的生活, 领略境界的高远和胸襟的开阔, 使我们在艰难中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力量。我很惭愧, 到现在才算懂得读书的意义, 但愿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