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双女主飙戏的院线电影来说这几年很少见了,凭着好奇去搜了一下才发现并不是自己内心所想的那样,而是一部青春片,对于观影之后的我来说,更像为一部文艺片。
七月就像我们艳羡的每一个人家的孩子一样,是漂亮又字习好的乖乖女,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并不喜欢这种每一步都被父母安排好、自己只能机械地按部就班走下去的人生,她的骨子里期待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初次与安生相遇的那个操场上,七月回眸,阳光下披散着头发、双眼灵动慧黠的姑娘,像极了被七月压抑在灵瑰深处的那个活泼又叛逆的自己。所以她不由自主的跟着安生走进楼里,还在安生用石头砸报警器的时候,助力了一把。而安生,虽然名字叫安生,可是她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一直都没有得到安稳的生活。这个幼年时便因父亲的早逝和母亲的冷漠而不得不强大起来的孩子,其实在内心深处一直悄悄渴望着可以被人爱护可以被人爱护,可以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当你看少女时期的安生,每次去七月家里吃饭过夜,面对那对善良的夫妇给自己的关怀,眼睛里都是闪闪的光芒。与七月躺在出租屋的床垫上的时候,她兴奋的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讨论以后要买什么样的柜子装饰房间。
上海的酒吧里,七月面对混吃混喝的安生说了一句“贱”,其实她没有为了物质出卖自己,历数安生的前任们,无论对方贫穷还是富有,对于内心极度缺乏关爱的安生来说,只要让她感受到爱护,她就会陪伴对方左右,并认真规划两人的未来。她并不是血液里住着风,她的漂泊无定是因为别无选择。
七月没有了安生陪在身边,生活乏善可陈,如白水般无味,只能透过安生一封封明信片,去感受那个自己生活轨迹之外的世界。只是为什么,每张明信片的末尾,都有一句“问候家明”?
其实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有无法分享的东西,所以她们之间嫌隙暗生,最后大闹一场。可是时光终究沉淀了年少轻狂的伤痛,背道而驰的她们发现,对方仍然是自己最割舍不下的人。她们是释放了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所以开始想活成对方的样子,还是想体验一次对方曾经历过的美好,弥补一下错失对方生命中那些精彩时光的遗憾?而我们都无法得知,因为七月不在了。
《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集结了国产青春片一切该有的狗血剧情,但导演还是把它给圆回来。电影的后半个小时反转反转再反转,升华了主题——原来最美好的东西不是渣男,最美好的东西是你我之间的友谊。当然,在大多数的具体叙事环节,电影之于小说的丰富和添加处理得十分出彩。家明喜欢七月的沉静文秀,又会被野生安生的气息晕染而恍惚,正如小说里的形象,这个男人除了英俊,并无其他任何优秀特质。电影让他每次在双生花之间的摇摆更加具象化,也更显自然。很喜欢全片轻重缓急的着笔,有娓娓叙来,有酒吧放歌的摇滚激昂。加入了网络小说作者一重,是编剧和导演极其独到的匠心。令全剧在倒叙、插叙,直至结局三重反转中步步推进,几分酣畅、几分回望。
影片中两女主,你活成了我,我在最后也活成了你的样子,看似是双生,但其实寓意深刻,彼此还是各自殊途。相对狭小的三角情感、单亲家庭孩子的孤单乖戾、闺蜜的嫌隙与和解,这个关于因循还是自由的命题,是青春片中通常比较鲜见的。七月和安生就是一对矛盾体,在人生的每一个节点,相爱相杀,相离相聚,所有的欢笑与苦痛塑造出下一个阶段的自己,每一段经历都可能改变自己的轨迹。片中处理得挺好,纷纷杂杂的“问候家明”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舒缓的情感又细腻动人。
电影最精彩之处是透过”交换人生”的方式,让七月成为远走的安生,让安生成为安定的七月。电影中的七月与安生,不再只是虚无飘渺的小说人物,她们以丰富的面貌携手走进真实的生活中。电影的焦点不再只是三人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而是两个女孩一路相伴成长,有爱也有伤害,却始终不离不弃的情感。我想,最特别的闺蜜不仅是生活中的陪伴,应是彼此一生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