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一个人和一座城 ——剧作《青岛往事》里的青岛记忆
发布时间:2022-05-05 19:49:24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青岛有自己独特的气质,青岛人热爱这种气质,外地人分明能感受到这种气质,无数文人笔下描述过这种气质,可这种气质是什么呢?能看到的是太平湾蔚蓝的海,五四广场燃火样的雕塑“五月的风”,福山支路一带的名人文化一条街,海鸥翔集的栈桥,欧风遗韵的老火车站,被称为建筑博物馆的八大关,市井气息浓郁的劈柴院,这些被时光浸润过的“时间的岛屿”好像一直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四十集电视剧《青岛往事》以记忆和情感的方式,带领我们进入这些“时间的岛屿”,告诉我们青岛的独特魅力所自何来。

电视剧《青岛往事》的故事始于青岛开埠之初,终于抗战爆发。故事的前景是亲如兄弟的德发、天佑、满仓三人跨越30年的恩怨纠葛。他们因梦想而执着,因利益纠葛而反目成仇,因家国有难再次聚首,演绎了一场跌宕起伏、爱恨交织的乱世儿女情。故事的背景是与国家同命脉的青岛几十年历史风云变幻。从德据时的青岛初兴,辛亥时期青岛的世外自闭,到日俄战争的炮火,日本侵占青岛,再到五四时期表达“还我青岛”的呼声,以及工商各界与日本商人日益激烈的利益冲突和民族矛盾。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路上,革命志士代继有人,前赴后继,青岛民众也从懵懂无感到自觉为民族权益抗争。所有故事的核心是小人物满仓。

满仓:中国伦理中的小人物

影视剧能立住的前提是人物,人物形象的丰满度和个性辨识度,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小人物满仓的形象个性非常突出。满仓是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从潍县老家到新兴城市青岛,从少年满仓到中年满仓,杂耍为生的傻子叔一家,寄住德国人家里的天佑母子,德国人弗里希,寻找发财机会的夏德发,寻找救国道路的谷蓝大姐,北伐护国军司令吴岳峰,日本商人吉村,在他的生命旅程里次第出现,持守着“生来就笨,做事就拙,别人坐着我得站着,别人站着我得走着,别人走着我得跑着”的“守拙”之道,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到一个保身自处的杂货铺小老板,一直成长为一个明了家国大义,敢于为民族利益抗争的商人。

人物成长于典型的中国伦理中。从老家来青岛寻亲的满仓,周围是本来是母亲却不认他的翠翠婶子,好心收留他的姜傻子大叔,一起闯世界的德发、天佑兄弟,一起长大的大嫚儿小嫚儿,邂逅成友的革命党人谷蓝一家,其中父辈、子辈、夫妇、朋友、家国,伦理交织。四十集的篇幅里有大量的生活细节丰满了他的形象,集中体现在他处理女人、家庭、金钱、朋友关系的典型事件中。

性格各异的三兄弟,各自不同的做人态度,投射到他们身边的女人身上,也投射到他们的生意上。满脑子金钱地位的德发,总想通过手段一夜暴富,最终娶了和他一样靠坑蒙拐骗混吃喝的假格格为妻,夫妻两人联手勾结日本商人,成了青岛首富。心高气傲的天佑,选择了长得漂亮爱慕虚荣的大嫚儿,为了满足大嫚儿住洋房的梦想,最终在和日本商人的期货斗争中失败,终尝牢狱之灾。而满仓守着心直口快勤劳质朴的小嫚儿,靠着小布店,收养了谷蓝大姐留下的儿子承志,天佑入狱后,又帮着带天佑的儿子弘志,任劳任怨,最终,在抗战的炮声中,他也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剧中的兄弟三人,生意路上都曾遭受重创,可三人的选择却大不一样。因做人有缺得罪伙计的德发商号毁于一炬。一直梦想东山再起的夏德发,在女色和金钱利益面前双双沦陷。和假格格一起,勾结日本人,敲榨中国人的财富,又做起了“断子绝孙”的大烟生意,最终在患得患失的利益权衡中,背叛了兄弟三人的情义,成了日本人的帮凶。天佑为了做地产挣大钱,贷款60万放手一搏,却因为日本人假手夏德发巧取豪夺,商号德佑聚被挤垮。不服输的天佑,准备在期货上战胜日本人,日本人却假夏德发之手将他下了大牢。而满仓呢,在德发天佑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不嫌卑陋地守着他的小杂货铺和染布坊。被日俄战火烧毁后,再次一无所有的满仓不倚不靠,重头开始,小布店又开了起来。几个人应对世事的方式,结果迥异。三个人从金兰结义,到夏德发背信忘义,到德发天佑反目,越走越远。只有满仓,不记人过,还是念叨着“别人坐着,我得站着”,居卑不馁,处处守拙,从日本人欺凌天佑的期货生意里找到了突破口,就用“傻”“笨”的障眼法,多方用心,缜密筹措,最终逼迫日本人吉村不得不按规章交割,为天佑报了仇。也是满仓,面对民族利益不断被日本人伤害的现实,多次力劝天佑放弃和夏德发的私斗,放下仇恨共同对敌。最终,在他的倡议下,兄弟联手青岛商会各方,在青岛棉纱生意上,维护了民族利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电视剧通过三兄弟面对夫妻、朋友、家国伦理的不同处事态度,不同的命运轨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因由,看到了以满仓为代表的小人物骨子里对“仁义礼智信”做人传统的坚守。和满仓有着同样坚守的还有小人物姜傻子,虽然着墨不多,在剧中他的存在揭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对传统伦理的普遍尊重,因为他们的身边还环绕着大嫚小嫚、翠翠婶子,家长里短的言谈,人情里外的应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伦理的美。

守拙:中国智慧的生存之道

满仓只是个小商人。他的商人本色和《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传奇一生纵横驰骋不同,也和《胡雪岩》里的胡雪岩跨界政商名播天下不同,他自甘做个小商人,事事处守势,持“生来就笨,做事就拙,别人坐着我得站着,别人站着我得走着,别人走着我得跑着”的“守拙”之道,不领风潮,没想过显贵,他一直是那个不被看好的人。三兄弟成立商号,各取一字没有他的名字,他说挺好;他喜欢的大嫚儿,天佑也喜欢,他自知鄙陋,选择成全;三兄弟分家德发明显看不起他,他觉得与当初来青岛时的一无所有相比已经很好了;翠翠婶子不认他,一起长大的小嫚儿说他“傻”挤兑他,他仍然亲人一样对他们。从小被人看不起,被人嫌弃笨嫌弃傻的满仓,偶有所得,便知足,因身处低处,他那颗朴素的心,却能体味人间百样的苦。他经商赚钱却不爱钱,数次倾囊而出捐助他人,为救谷蓝大姐的丈夫拿出自己积蓄,为革命党人志远买军火,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当德发破败时,他时时接济;当天佑落难时,也是他默默地拿出积蓄。他对谁都有心,对翠翠婶子,对姜大叔,对大嫚儿小嫚儿,有时就是日常里的针头线脑,有时是自己的倾囊付出。他从没有像德发那样想做青岛首富,也没天佑那样想去盖个大洋房,都是他看着别人翻云覆雨,走向高光时刻,可是当他们从高处掉下时,往往只有他能接住。

在中国伦理中成长起来的满仓,持“守拙”的生存之道。因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与人相处,他善良;利益面前,他谦让;对兄弟,他忠诚;对朋友,他厚道;最终在乱世守住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满仓做到了“守拙”“归真”,不为外物所牵。所以,他有初心,没妄想;他懂人心,能宽恕;他本真,有大义;终于守拙成大巧,闯过了所有的沟沟坎坎,沉淀出了自己应对世间沉浮的哲学。

抱朴守拙,宽厚仁恕,是被儒道智慧熏陶出的满仓的生存之道,是地道的青岛人的性格,更是中华人格的体现。

家国:青岛命运的沉浮

四十集的《青岛往事》作为一部家国伦理剧,其家国沉浮的历史背景为人物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深广的时空。近现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战火不断,但作为特殊时代背景里的青岛,和他的主人公一样,一直没有站在历史的前台。剧作中家国沉浮作为背景,时时在人物的命运里有所显露。

家国的沉浮,在百姓的日常里。开埠之初的青岛为德国人所租借,天佑的母亲给德国人当保姆,在青岛要生存得学说德语,做生意要和德国人合作;下乡收租的满仓遇上了辛亥时期的革命党人志远和谷蓝夫妇,被他们救中国的志愿所感动,从此和谷蓝一家结缘;生意落魄的夏德发在小饭店里遇上了满清遗老,并阴差阳错地结亲;满仓的小杂货铺被日俄战争的炮火炸为灰烬;生活中不如意,一直不被人待见的满仓失望地离开青岛,到北伐护国军当了兵。家国之线潜伏暗藏,纵横交织。他先是受到谷蓝大姐“让天下的穷苦人不再受苦”的启蒙,后又受到护国军司令吴岳峰“人不能只看眼前,要看的远一点”的教诲,满仓开始懵懵懂懂地睁眼看世界。他从一个保身自处的小商人,开始同情革命,帮助谷蓝大姐为丈夫志远收尸,支持谷蓝大姐发动工人游行,开始学习认字,关键时刻帮助谷蓝护其安危。世界在变,满仓也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成长。他从来都是人们身后的人,站在角落里的人,只有你转身才会看到的人。他总是被动的,被迫感知的。他无力改变时代,但时代每一次震动的尘埃都落在他的身上。满仓的世界,看起来比其他两兄弟的世界小,不被看到、不被赞美,和他们的世界比起来,他的不值一提。可他的世界在悄滋暗长,他已经看到了自身之外的广阔。这个世界,就是他朦胧意识到的家国。

青岛主权抗争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也是满仓在社会大潮中的第一次亮相,家国风云第一次把小人物推向前台。满仓积极支持谷蓝大姐领导的争取青岛主权的大示威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自此,家国沉浮的历史背景,一点点在人物命运里突显,直至人物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两条线索重合。集中突出的表现,就是以满仓天佑为代表的的青岛商人和以吉村为代表的日本商人在期货贸易上的斗争。矛盾的起点是天佑看到日本人来了青岛,于是抢占先机买了一块位置极佳的地产,日本商人吉村强行霸占,致使天佑的德佑聚被击垮。紧接着是天佑在期货贸易中被吉村陷害,再次倾家荡产。当年结义的三兄弟各自零落,只有满仓在悄悄地积蓄力量,准备帮天佑复仇。最终,一直被看成“傻子”的满仓在和吉村的期货商战中胜出,一雪前耻。伴随日本侵华形势的加剧,满仓、天佑、德发三兄弟再次团结联手,倡议商会出面向政府请愿,阻止日本人在青岛登陆,联合起来控制青岛的棉纱,有效地阻止了日本人对中国财富的掠夺,迫使日本人吉村灰溜溜地撤离青岛。

百年青岛风起云涌,荣辱沉浮。前景虽然是命运各异的三兄弟,却折射出一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青岛是近现代中国的一角,小人物满仓,就是角落里的青岛。作为一部类似城市传记的剧作,那些蕴含着青岛人情感心理与价值意识的剧情构建出的空间,经过影像不断地整合折射,逐渐沉淀为接受者的心灵记忆,同时也在建构着青岛乃至家国的集体记忆。

【 作者:李芳琴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报  责任编辑:李卓霖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上一条:青春百味

下一条:等春来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