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该如何向一个语言不通的人,清楚地表达出距离遥远的意思。仅仅是用指尖指向远方吗?也或许,我们可以有一个更为成熟的答案:踮起脚尖,然后指向天的尽头。
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也见证了许多历史,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二月伊始,深闭门户,从疫情起始发展高潮再到衰退,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局限在小小的屋檐之下,当然,不只是我。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也十分兴奋,我正在过着理想中的生活。但是后来,时间一点点流逝,我发现理想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开课之后,网课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孤独和郁闷的种子也悄悄萌发。每天清晨开始,我重复着网课——吃饭——睡觉这个循环,清醒地放纵着,心理堤坝正在走向崩溃的边缘。我焦躁不安,注意力分散,无法在一件事上坚持两分钟,我厌恶网课,厌恶学习,厌恶运动,甚至厌恶网络。
我否定了身边的一切。
像是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时过境迁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漫长而又黑暗的虚脱,像是整装待发了一整个春季的繁花,直到夏至才绽放出花朵,吐露无力的虚弱。有人劝我出去走走,去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赏一下阑珊的春景,我就想啊,出去走的路,之前也已经走过无数次,看过的春天,和往年也大致相同。出去走走,又有什么意思。
当彷徨到病态的时候,就是抑郁。我尝试摆脱现在的困境,然而除了睡梦中短暂的麻痹,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直到那个不经意的时刻,我注意到了书架上尘封已久的《九篇雪》。
《九篇雪》是散文作家李娟的处女作,是一本描绘阿勒泰地区风俗趣事的散文集。全书共有三章,第三章写了关于雪的九篇散文,这大概就是题目的来源。
我的彷徨,来源于内心的浮躁。而来自阿勒泰大草原的九篇雪,带着声音和画面感向我走来,带给我一个更为广袤,深邃而又宁静的世界。我仿佛看到夜空繁星灿烂迷人,银河辉煌壮丽。我充满勇气,从内心的桎梏中跋涉而出,我努力去证明一个定理,一个用完美而又恰当的形式表达出这一切的定理。
我想,我找到了。
在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有那么多个马桩子,有个叫努尔楠的孩子,有个只存在于妈妈口中的麻雀窝。在书中,跟随牧群流动的小商店和裁缝铺,与自然做着抗争。跟牧人们一样,李娟和妈妈外婆也在不断地迁徙,他们走过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和冬牧场。在缀满雪的阿勒泰的冬,祖孙三人烧着火炉,住着冰天雪地中的地窝子,慢悠悠地打理着远离现代化的一切。
所以我接受了九篇雪的建议,也许外界的空气真的能够让我再次感知生活的意义。
傍晚的人间,四月芳菲已尽,我彳亍在萧瑟的河边,逐渐干涸的河水已经承载不下采采浩荡的芦苇,从南到北的这条路上,也再无往日繁华。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我在黑夜里独自踱步,夜空下凝视荒凉的风景,我在幻象中化为游鱼,在河流的交汇处闯入一片深蓝。多少次我走过这条从南到北的路,那时这条路是那么的宽敞,春天的微风吹过,吹得我的脸是那么舒坦。可是现在,扑面而来的风带着满是臃肿的气息,无力地反击着我前行的步伐。那时,我极度害怕走上这条路,因为这意味着我要回到高中那个牢笼,我多么希望短暂的假期能够变得漫长抑或永恒,走在路上,我不断回忆着这条路与我的点点滴滴。
李娟的书有个特点,每一篇散文都是独立的,但是每一篇散文的故事都能带给你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我似乎已经在商店门口充当了一次马桩子,在古老的宴席上吃着手抓肉,在氤氲着水汽的河流旁走过。我似乎也能看到,那个坐在高高桩子上的少年,背后全是蓝天,我慢慢走进那些高高的马桩子,少年就拉起手风琴来,琴声绕过一根又一根马桩子,来到我面前。在这个人人都封锁自己肉体的特殊时期,我不小心连心也封锁了起来。九篇雪为我带来了一点缝隙,一点外界的新鲜空气,和一趟精神上的旅程。我并不知道这趟旅程的终点到底在何处,当我一次又一次平心静气地回看从南到北的那条路,路上有我经历的过往,通往未来的这条路上,交织着包容与释怀。
等我再次远走他乡时,从南到北的路,请你记住我。起风了,那风便是我,下雨了,那雨便是我,明月升起之时,请你也抬头看,因为,我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