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学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学子 > 正文
我们在俄罗斯读大学
发布时间:2007-03-06 19:03:59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2005年10月,外国语学院2003级俄语专业首批7名同学飞往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学习。2006年9月,又有2004级12名同学赴俄罗斯同一所学校学习。一年多来,记者一直通过网络与他们保持交流,并对归国同学进行了采访,记录了他们在俄罗斯的大学生活。

紧张充实的学习

俄罗斯的大学实行的是早九晚五模式。一天四大节课,每节课90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两节大课之间休息10分,中午从一点半到两点休息半个小时,算是午饭时间。由于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课间时间又短,他们下课后总是从一间教室飞奔到另一间教室,显得很紧张。

俄罗斯的大学实行小课堂授课制,尤其是留学生班级,一般是5个人。在俄罗斯学习的留学生很多,但他们并不是按照国别不同而分在不同的班级,而是按照到达俄罗斯时间的先后和俄语水平的高低来编排班级。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或中间和学生“聊天”上课。老师随时提问,学生随时作答。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学习,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偷懒。

俄罗斯老师更注重语言表达,他们轻易不借用黑板在上面写东西。这种教学方式令刚去的中国留学生有些不适应,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种方式对学习确实很有帮助,不仅锻炼了口语,还锻炼了他们对问题反应的敏捷程度。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变得非常亲密,彼此都很了解。并且在俄罗斯的大学,教学楼下课之后是不对学生开放的,晚上一般七点半就准时关门。学生想上自习可以在宿舍里,可以到图书馆去、还可以到每个公寓楼专门设立的一间自习室。

俄罗斯的老师虽然和学生关系非常亲密、对学生很亲切,但是他们对学生要求却很严格,尤其是纪律方面,他们最痛恨的就是学生迟到。有一次我们学校的一个留学生迟到了几分钟,老师就非常生气,非要让他写检讨,多亏这个同学是初犯并且认错态度诚恳,老师最后才肯作罢。

在俄罗斯的大学,考试多数采用的是口试形式,老师把考试题目逐题写在小纸条上,学生依次进入考场抽取纸条回答问题,答案不仅包含课本上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考试成绩实行5分制,我们的几位同学一般都在4分以上,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取得的优秀成绩让俄罗斯老师对他们赞不绝口。

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

留学生课余时间除了学习外,他们也尽情地感受着俄罗斯充满异域风情的生活。在别尔哥罗德大学,留学生住在学校专门安排的留学生公寓。5个人住一套公寓,一套公寓里居住的也不全是来自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各自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我校留学生刘婧和任俊洁课余经常做的事就是和他们的德国、非洲室友聊天。刚到俄罗斯,他们试着用英语沟通,后来俄语学的多了,他们就用俄语交流。朱焕德在俄罗斯学习的一年中和他的俄罗斯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到现在都还和他的俄罗斯朋友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保持着联系。

留学生公寓的第十层是娱乐活动中心,娱乐活动中心里有健身房、迪厅、象棋室、网吧等。除了网吧上网是按流量收费外,其他娱乐设施都是免费的,很多留学生的课余时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最能让留学生找到家的味道的事莫过于在公寓的厨房内做中国饭了。中午饭由于时间紧张,他们一般是在学校的快餐厅里吃。大都是吃块比萨,喝杯咖啡,折合人民币6元左右,而晚饭则主要是在公寓里自己做。在俄罗斯主食以米饭为主,而菜的花样就多了。留学生们经常做的是土豆、洋葱炖鸡、炖牛肉、炖猪蹄、猪肘。在俄罗斯,肉类比蔬菜要便宜。俄罗斯人倾向于做凉菜,而中国留学生则有着煎炒烹炸等多种花样,他们做出的饭菜也令很多别国的留学生垂涎。经常会有别国的留学生跑到中国留学生的公寓蹭饭,说中国饭好吃。

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

葱头圆顶的教堂、巍峨的高层塔楼、实用的乡间木屋和富丽堂皇的地下铁道,勾勒出了俄罗斯独特美丽的民族风情,在俄罗斯采风,成为留学生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俄罗斯的节日特别多,并且大多数节日都会放假。在这些节日里,俄罗斯人会举办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活动来庆祝。像“胜利日”、“独立日”、“圣诞节”……在这些放假的日子里,留学生会走出学校,走上街头,看表演,领略着俄罗斯的民族风情。

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首都,对留学生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2005年12月,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留学生来到了俄罗斯的首都、梦幻芭蕾的圣地———莫斯科。他们在莫斯科看到了庄严肃穆的红场,瞻仰了令人景仰的列宁墓,还参观了莫斯科新兴科技园区、最大的商业中心以及特列季亚科夫博物馆等,这一切都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俄罗斯的求学生活是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但是离开家人、离开祖国只身到异域生活,心里总会埋下思念的种子。当新年之夜的鞭炮声响起、当圣诞节收到了外国语学院院长给他们发去的电子贺卡时,他们还是禁不住流下了泪水。但是为了梦想,他们选择了坚强,坚强地在异域的土地上不断地历练自己,等待成才后回来报效祖国、回报家人。而在学成归来的3名同学中,朱焕德和赵晓蕾已凭借他们的出国经历和练就的一口流利的口语顺利地签到了满意的工作。

【 作者:杜军琪 高攀 梅琳 来自: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高攀 审核:】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