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摄影
张佳祺摄影
【本站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人生,用有限把握无限,让瞬间化为永恒。——张丹青
前段时间,理学院高等数学教师张丹青爆红网络,被人民网等各大主流媒体报道,成为了“别人家的老师”, 其自编哲理小诗受到师生追捧,被学生们称为“固定模式教育里的一股清流”。张丹青成功把学生们眼中的“恶魔”高数课上成了诗歌鉴赏课。
张丹青从事教学已有二十七年,自工作起就开始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让枯燥难懂的高数变得活泼有趣,当谈起这样授课的渊源,张老师笑着表示“我当初上学老师授课的方式就比较传统,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恐怖,因为数学本身很枯燥,像一个骨架,但我想把这个骨架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让学生感觉是在和人打交道,这样会比之前更有趣。所以,到了大学开始教书之后,就慢慢有了这种想法:我要上课,要站在高处去看,而站在高处光靠数学不行,要有哲学功底,甚至有美学的功底,这样可以触类旁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应的就可以产生一些灵感”。
张老师课上的学生表示“大一的他们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接触较难的高数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而张老师用最特别、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削减了我们的恐惧,帮助我们树立信心,使我们能够用开放的心态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张老师就是我们的‘男神’。”
张丹青自己也一直在享受数学之美。他认为数学并不是没有生命的冷漠符号,而是“跳动的音符”:“公式、定理、方程都是表达宇宙深处最深邃最美妙的心跳”。在张丹青眼里,数学作为一种语言是描述大自然的,大自然是美的,描述它的语言自然也是美的,但是数学太抽象了,这种美不像音乐,要用心去理解,理解了就懂得欣赏了。“有一天,我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发现诗里的意境就是数学中微分的意境,然后我就在想如果用一首诗来表述这个概念,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于是我赶快把诗记了下来。”从这之后,张丹青开启了“以诗会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他看到学生因为这种新形式听得更认真了,上过他的课的学生在网上给他的留言,他更受鼓舞,“从那之后我就经常看书,图书馆里的书不知道被翻了多少遍。我看到学生好像都有一种期盼,‘下次课我还来,看看有没有更新其他的段子’,觉得更自信了,也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
当聊到诗的出处时,张丹青笑了笑说到有些是自己写的,有些是觉得意境和概念很像借过来自己又改编的节选一部分变成自己的,话语中除了激动又带了一点点小小的自豪,也看出他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负责。张老师说:“当老师的幸福就在这里,两个人好像心心相印,它在和你交流互动,数学很枯燥很少能让人产生共鸣,如果把数学的内涵、真实的方面以及美的方面,对立统一的思想展示出来,从学生来看,大家还是喜欢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