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资料图
5月25日晚,第三届“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颁奖晚会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华在掌声中健步走上领奖台,他的两名研究生为他献上鲜花,送上书法题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确,江华正是这样一位心存浩然正气,淡泊名利,内心坚定的师者。
“人们都说教师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其实在奉献的同时,又获得了太多,教师是最快乐的职业,当你看着那些新鲜生动的面孔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增长才干,你内心深处会获得愉悦。如果你问我下辈子想做什么?我依旧愿意做这个太阳底下最真诚、最善良、最崇高,而且内心能获得深深的内在的愉悦的职业——教师。”这是江华的获奖感言,更是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坚定誓言。
江华对教师这个职业可谓爱到骨子里。
“讲好课是教师的天职,要心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只要你讲的课学生不爱听就是误人子弟。”江华把讲课当做一门艺术来追求,他特别推崇孔子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循循善诱。江华会根据学生的专业、地域、性格等特性设置不同的问题,切入学生的关注点,他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按照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将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不知不觉的热爱学习。
“江华老师的课很精彩,风趣幽默、旁征博引,信息量很大,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观点”;“课堂提问因人而异,能讲到学生心里去”;“学生都愿意听他的课,一堂课下来很少有人走神,更别说翘课啦。”学生们对江华的课评价很高,上他的课很难没有收获。
江华曾为一个在职硕士班讲《文化哲学》,有一次班上只来了一位学生,江华不打折扣地讲了四节课,上课结束后那位学生感动得无以言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江华看来这都是教师的本分,“课堂就是教师的阵地,任何时候都要精神抖擞,绝没有退缩的理由,教师要为学生活着。”
“只有自己敬业乐业,学生才会对所学产生兴趣和敬畏,这样才有学术传承。”作为研究生导师,江华始终站在学术的前沿,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实际做感兴趣的研究,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研究。
江华认为学生是自己学术思想的真正理解者和继承者,是在价值观上最可亲近的人,他发自内心地关心自己的学生,引导他们走上做人、做事、创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江华指导研究生做课题,会让学生把研究内容与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让学生超前设计自己。今年毕业的研究生王一泺签约了青岛国信集团下属的青岛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当时公司只招两个人,报名的却有600多人,王一泺坦言自己能够被公司录取,离不开学习期间导师江华的引导、培养和严格要求。江华老师一直鼓励他提前去实习,3月份他就去公司报到,很快进入了角色,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前两天总公司人事部调他去总部工作了,这让他始料未及,因此更加感激自己的导师。
“对学生一定要抱有真诚的心,发自内心地为他们谋划,关心他们的发展,学生也会无限的信任你。”除了学术上的引导传授,江华非常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和优良品格的塑造,他认为“学生的每一点提高和进步,会让他的一生受益无穷。”对此,今年考上博士的佘凯旋深有感触,佘凯旋是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土家孩子,一开始他不善与人交流,说话磕磕绊绊,行为也有些不拘小节、自由散漫,“是江华老师改变了我,他常对我说‘要像个男人一样活着\’,要有担当,面对问题不能逃避,他关心我的困难,帮我克服自身的缺陷,指导我考上了博士,让我建立了自信,我真的很幸运碰到了这样好的导师。”
江华对学生的好不仅体现在自己带的学生身上,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经常有其他老师的研究生找他讨论学术问题,无论多忙他都会有求必应;别的学院的本科生做社会实践,慕名找他请教有关社区、企业文化的选题,他也会悉心指导。
大量的工作使江华劳心劳力,但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他总是精神奕奕,不知疲倦,这源于江华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他经常打排球、长跑、游泳、练太极,“锻炼使我充满生命的能量,始终精神饱满,身体不健康、精神羸弱,把生活工作安排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江华老师,他以自己的敬业乐业、奉公正己感染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站立成为无愧于心的真正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