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群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坛群英 > 正文
志者有梦 远行千里 ——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入选者、石油工程学院王志远教授
发布时间:2017-04-25 16:35:32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王志远在实验室调试设备 杨安摄影

漫漫求学路上,谦虚谨慎、勤学好问、孜孜不倦是他前行的手杖;坎坷科研途中,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他披荆斩棘的利剑。2016年8月17日,他负责的“油气井多相流动理论及应用”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130万元,成为我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的第一人;2016年12月2日,他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名单,成为中国石油工程专业青年长江学者第一人。

他,就是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海洋油气工程系支部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志远。

“心无旁骛”让他成为一匹业界黑马

去年12月初,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名单的消息一经公布,王志远就收到同事的祝贺短信——“志远,你真是一匹黑马!”他谦虚地答道:“我不算是一匹黑马,但我在这个专业确实伏枥了十几年。”

回首过往,从本科进入石油工程专业起,王志远就就被油气井里那些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条件深深吸引着,那些亟待解决的井筒压力控制问题就像神秘的宇宙黑洞激发了王志远无限的兴趣,他一头扎进油气井工程的海洋里。攻读研究生期间,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宝江教授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严谨求实的精神品格让他如沐春风,也促使他更加勤奋苦学,忙碌地穿梭于实验室、图书馆、讲座,查漏补缺,提升科研素质,博观约取,了解国际最新动态……

经过广泛的调研,王志远发现,深水钻井井筒深水气侵初期具有“隐蔽性”,后期具有“突发性”,多相流动参数难以准确计算,一直是井筒压力安全控制的“老大难”问题。他深知要想更好地模拟深水井筒,不单单要考虑水、油、气三相流。他注意到天然气水合物相变产生的复杂影响不容忽视,于是他和他的团队试着将多相流体动力学与物理化学、传热传质理论相结合,把水合物相变函数引入传统的多相流控制方程,创建了含天然气水合物相变的井筒多组分多相流动模型。结果出人意料的好,与国际通用的气液固三相流模型相比,他成功地将井筒压力最大计算误差由20%降低至10%以内,近三年在33口井48个层位的气井测试中进行了应用,水合物防治成功率100%。

国际多相流动领域专家印度国家技术学院SinhaS.L.教授评价说:“Wang等建立了深水钻井气侵过程中考虑水合物相变的环空水力学模型,揭示了含有水合物相变的环空多相流动特性。”

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在我校师从查明教授、姚军教授和孙宝江教授攻读博士后,三位教授高尚的科研情怀和精湛的科研造诣,让他深刻领略到学术的魅力和感召力。

王志远目光坚定地说:“说起来,我这十几年,干的都是一件事啊!”十几年如一日,他废寝忘食、苦心专研,在一个又一个难关中得到磨砺,在团队里从项目参与者到负责人之一,他也逐渐在业内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丝不苟”是他恪守不渝的工作准则

科研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实际应用的,所以他要求自己必须时刻严谨。“少出事故,减少非生产时间才能使效率和效益达到最高。”王志远对于科学的精益求精和兢兢业业来源于他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和炽热的爱国奉献的热情。

2014年,在他远赴美国塔尔萨大学访问期间,遇到一个全新的课题。他发现,在“三高”气井钻探过程中,天然气侵入井筒后会处于超临界态,超临界流体具有密度高、溶解度大的特点,气侵后不易被发现,当上升至井筒上部,随着温压环境的改变会发生相变及脱溶,大量气体析出,井喷突发性强,井筒压力极难控制。由于水合物和超临界流体相变的存在,使得气侵具有隐蔽性,井喷具有突发性,常常造成井眼“打不成”,甚至演化成为井喷恶性事故。

“243人。”他清晰地记得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死亡人数。这些井喷事件对王志远的影响很大,为了阻止这一类事件再次发生,他另辟蹊径,创新地想出了通过优化井口回压抑制酸性气体突发膨胀的井筒压力控制方法,开发了配套软件3套,成果在川东北、塔里木、准格尔等十余个油气田推广应用200余口井,将压井施工一次成功率提高20%以上,最终压井成功率100%,减少了井下事故,防止了恶性井喷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钻井安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此外,遇到一些传统实验里面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他也总是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气泡悬浮实验里,温度读数总有零点几的误差。他和学生们熬夜尝试,终于想到了运用凸透镜原理消除。他的学生潘少伟回忆起老师对论文的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要仔细审查十分敬佩:“老师常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零点几的误差也可能造成现场伤亡。”

“拼命三郎”是峥嵘岁月赐予他的雅号

一台电脑,两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个书架,一盆花,没有多余的杂物,就组成了王志远的办公室。角落里的衣帽架上挂着好几件衣服,他走路带风,说话语速又极快,让人从一进屋就能感受到他作为青年学者的那股子蓬勃向上的干劲儿。

采访期间也不断有与他商讨实验设备和课程的人敲门进来。在石油工程专业博士王金堂眼里,王老师总是和他们一起熬夜,很少在十点以前回家,连年假也只有三天。“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拼’。”孙宝江老师在每次等候登机时都拿出电脑办公对他的震撼很大:“年轻人还有不拼命的道理么?”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搞清楚问题是怎么发生的。”注重结合实践经验的他,披星戴月穿行在寒来暑往的校园里,也在危险的作业第一现场冲锋陷阵。在中原油田的一次井涌现场,前一刻钻井液刚开始上涌,下一刻就喷到了平台二层高度,他被喷了浑身黏糊糊的油和泥。

为了获取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和几个同事到四川普光大湾的一座很偏僻的大山里,来回倒了好几次车,最后到了山脚下,完全没路了,等了几个小时才等到井队的人采购回去把他们带上山。刚发生了井涌,空气里还残留着很浓烈的硫化氢味道。“门把手被酸性气体腐蚀了,一拉就掉下来了。”如此危险的事情在王志远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好像不过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正是这矢志不渝的专注、坚强的意志、充沛的热情为他的科研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正是凭借这股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儿,王志远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获得软件著作版权12件;参与出版英文著作1部、中文著作2部。

王志远有个英文名字叫“Clarence”,在古典英语里是清晰的意思。年轻的他对未来也有着清晰又实在的目标,他说:“咱们国家对南海开发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我希望可以把我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和海洋对接,针对南海开发新问题进行深化的研究。希望早日运用到现场,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像孙宝江老师和戴彩丽老师一样成为行业金字塔尖上的人才。”

“志者有梦,远行千里”,王志远以自身的努力践行着科研梦想,诠释着“求真务实,创新图强”的石大精神,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孜孜不倦,不断进取,向着更高的科研灯塔努力前行!

【 作者:杨安 尹淑婷 赵泽鹏 庞启华 来自:  责任编辑:齐雪辰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