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发布2014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我校理学院蒋达清教授在数学学科入选,显示其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这是蒋达清教授继入选汤森路透集团2014 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获悉后,本报记者专访了蒋达清教授,请他畅谈在科研、教学、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感悟和经历。
记者: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一路走来,几多艰辛,能取得突出的成绩更是不易。请您谈谈入选2014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感受,在科研上您有什么感悟或是经历与大家分享?
蒋达清:其实当时我得知入选2014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2014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时候,感到十分突然,也很荣幸,因为在数学学科领域,论文引用方面相对较少,这也可以算是我奋斗多年的回报吧。有目标才让我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奋斗,在2003 年到2006年读博期间,我的目标是: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经过不懈的努力,在2008 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此后,我继续研究随机微分方程这一领域,并带出了一个团队,开辟出学科的新方向。当初我在研究微分方程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这一领域时,遇到了瓶颈,因为当时国家研究随机微分方程表示的随机生物数学模型和传染病模型的人很少,可参考的文献寥寥无几。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从一维随机Logistic 方程(人口模型)这种简单基础的关键问题做起,一边搞研究,一边积累经验,其中进入高被引论文两篇,花了半年时间写好了《一维随机Logistic 方程的参数估计问题》论文,紧接着又审核了两年,所以那段时间是相当艰苦的,但是所有的困难最后都熬过来了。而支撑我坚持到底的就是心中坚定的目标。
记者:关于教学,您是如何让看似枯燥的知识可以贴近生活,走进学生?
蒋达清:教学,教学,就是“教”+“学”。首先,老师自身的科研素养要不断提升,研究探索学科前沿知识,才能教好本专业课程,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做好学生学习科学知识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其次,要注意讲授基础知识时简明扼要,例如讲积分时,第一次就把定义讲活,让学生通过微元法,更好地理解定义,也能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再次,务必注意把握好教学进程,做到循序渐进,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刺激学习兴趣。比如上课时重视板书的使用,这样能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更易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最后,要注意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我教的《常微分方程》双语课,在解释理想完美曲线与现实波动曲线的差异性时,我就以“白噪声”为例,通过方程的转化,形象生动地阐释这一理论。
记者:您平时是如何指导研究生的科研的,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蒋达清:我至今总共培养了15 名博士生和40 多名硕士生,其中有些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并且有6 名学生已经评为教授。在指导研究生期间,我坚持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班,要求他们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经常交流科学研究心得。
我认为研究生要做好科研,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做好时间规划和管理,在寒暑假期间,利用整块的时间作一些需要连续性的探索研究,并尽量攻克难题,将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平时碎片化的时间里再作思考和学习交流。第二,要紧跟科技前进的步伐,紧抓科技前沿问题。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多关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所做的研究、举办的会议和发表的论文,以便第一时间可以从中发现值得探索而尚未探索到的科研领域,并想办法攻克和占领它。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记者: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的本科生,您有什么建议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蒋达清:在我看来,石大学子实力强劲,学习刻苦,但是要在外界的学术交流上多下功夫,不能闭门造车。现在很多公派留学生项目就引导和解决了不少有志于在海外求学、追寻世界科技前沿的学生的现实难题。作为过来人,我也曾与美国、爱尔兰、瑞士等国家的教授们进行过合作,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也为向国际科研方向冲击打好基础。除了借助外力以外,精练“内功”——多参加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科技竞赛,也是帮助自身攀登科研高峰的法门。通过组队竞赛,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在交流学习中锻炼和提升了个人的社会交际、写作等综合能力,受益良多。
记者:付出总有收获,您的很多高被引论文填补了例如生物数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空白,请问您对将来的工作有哪些期许?
蒋达清: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要贵在坚持,耐得住寂寞,付出总有回报,我一直坚定着这个信念,从当初的讲师到现在的博导,再到现在入选全球2014 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和爱斯唯尔2014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我觉得生物数学这一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空白,有很多可以与实际结合的地方,我们正在和别的科研院所合作,研究海洋生物培养的周期现象,有希望取得较大进展。我也希望和同事及同学们一起,真正做好“教学相长”,不断提升学科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学校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一分力量。
人物简介:蒋达清,1965 年2 月出生,我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随机微分方程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随机微分方程表示的随机生物数学模型和传染病模型。2008 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获第五届秦元勋数学奖;主持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SCI 期刊论文100多篇,其中,2005年至2015 年进入ESI 高被引论文10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