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群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坛群英 > 正文
混合式教学唤醒课堂“一池春水” ——记周兰娟《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团队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1-10-17 09:30:56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电工电子学》主讲教师周兰娟(左二)与教学团队部分成员

“我们可以把这些元件视作电源……”“我觉得还有另一种方法进行电流源的选取……”《电工电子学》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得如火如荼,投影仪上由同学们手机端上传的设计思路也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这是近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周兰娟及其团队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学》课堂的一个场景。

周兰娟教学团队积极应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坚持“互联网+协同教育”理念,创新性地构建“慕课协同教学、重塑教学形态、虚实融合创新、多元评价激励、课程思政育人”五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打造智慧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创新体系的成功应用与推广,让校内十几个专业、数千名选课学生受益,全国60余所高校正在推广应用,十几万人在线上选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首届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发挥了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打造优质慕课,疏通知识传授的多种“渠道”

《电工电子学》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受众多,在数字化时代的碰撞下,授课模式单一、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课程学时压缩、挑战性不能降低等问题纷至沓来,顺应“互联网+”潮流、深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时代的发展,倒逼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周兰娟团队注意到,随着数字化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欢迎。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混合,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团队把握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慕课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为混合式教学开展基于应用的分析、评价提供了充足的在线学习资源。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引入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年龄较高的老教师的不理解,学生初次使用时的不适应,推广遇到阻碍时的不自信……但教学团队用自己的严谨与坚韧,为热爱的事业和心爱的学生而不懈努力,打造出一支支精品视频,拓宽了知识传授的渠道。

“慕课上一个简短的视频,需要付出近10倍的时间、精力将知识点打散串联,反复打磨、精炼。但课程创新就是这样,就要有不畏难、能钻研的精神。”周兰娟表示,团队中郝宪锋老师搭建电路、配备实验箱时废寝忘食,吴荔清老师进行界面设计、材料准备时夜以继日……每个慕课视频的建设,团队都会付出无数个小时进行商讨与预演。

团队的坚持和付出是值得的,优质慕课的建设和推广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学习途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惯性培养。

“我是个喜欢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提前在慕课上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可以为线下学习留出更充裕的时间,在课上可以完成更多在线上不好去完成的学习任务,比如小组合作实践等,这样一来,我们上课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材料物理专业2019级夏天对电工电子学的慕课印象极其深刻。

经过建设,《电工电子学》课程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为混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也成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途径。

构建智慧课堂,注入教学氛围的“源头活水”

周兰娟团队将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性地将理论、仿真和应用有机结合,以古今类比、动画演示等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零散的、学生难以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理论做到有机融合,唤醒了课堂氛围的“一池春水”。

团队还应用了与慕课配套的智慧教学工具——学习通,为课前知识学习、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中,“签到”带来课堂学习仪式感、随机“选人”表达观点、“抢答”活跃课堂气氛、“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主题讨论”加强合作学习、“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意见……

“课前预习的时候,我看到电路图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课上的时候老师用仿真软件向我们展示了检测电路构建是否合理,以及借助软件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电路设计的原理,使原本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我很快就理解了相关的内容,期末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本研一体化班(电信类)2020级杨妍璐回忆起周老师的教学方式仍觉得感激满满。

团队在实践教学环节将仿真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引入“雷实验”与“雨课堂”等新型智慧实验教学平台开展仿真研究、测量分析等环节的实践教学创新;通过虚实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互助互学、综合实践、探究研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周老师一般让我们先‘仿真’认识电路原理,然后用真元件搭实电路,课前有一定了解之后,实践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虚实有机结合,一段时间下来,我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自动化专业2019级吴美聪告诉记者。

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线上线下缝合为一个整体,把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显著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团队混合式教学构建的智慧课堂实现了从知识课堂到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到对话课堂、封闭式课堂到开放型课堂等多方面的转变,构建出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推进“隐性思政”,把好立德树人的“指挥棒”

周兰娟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为解决课程思政元素松散、学生获得感不强的问题,通过深入挖掘《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元素,以培育学生“知行合一、开拓创新”精神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

团队通过课程线上线下思政结合、教师课前课后以身示范,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课程内容和思政目标的环环相扣,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例如在讲解集成运放时,结合华为5G案例,说明我国的技术与制造瓶颈,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空有报国志,须有报国才,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在讲解三相交流传输电时,介绍交直流历史之争,引出目前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水平,展示我国科技力量、科技自信。

团队还通过建立了多元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参与过程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增加过程考核的比例,实时统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形成了教-学-考-评的闭环反馈。在这个评价制度下,学生学习成绩,不再一锤定音看期末,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个人与小组、过程与终结相结合的充满激励的多元评价制度。

2017以来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与创新竞赛,获奖400余项,并获最佳组织奖;2019年,课程团队创办了首届全省电工电子学科知识与创新竞赛,已成功举办3届。2021年《电工电子学》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电工电子学》课程还获评省级一流教材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校级教改项目15项。

“教学创新的道路是一直在不断向前延伸的,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未来,周兰娟及其教学团队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的机遇,根据教育部推出的崭新理念和方向,持续推出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挖掘更多亮点,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方法创新。

【 作者:王大勇 田鸽 谢铠伊 刘旭华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报  责任编辑:李卓霖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