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9日,Stepashko Andrei(安德雷·斯杰帕施卡)教授应邀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来校为师生作题为“郯庐巨型构造带(中国东部—俄罗斯远东)岩石圈地幔结构与地球动力学”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地质系主任邱隆伟主持,周瑶琪、吴智平等多位老师及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安德雷·斯杰帕施卡教授首先对郯庐巨型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进行介绍,随后重点阐述其对郯庐断裂产生机制的研究观点。他通过总结现代断层活动的特点,对古老的板块运动趋势进行猜想和假设。安德雷·斯杰帕施卡认为,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对亚欧板块均具冲击力,产生了一种“齿轮”作用,促使郯庐断裂产生。报告结束后,各位师生就报告的内容进行提问,并展开热烈讨论。
Stepashko Andrei(安德雷·斯杰帕施卡),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俄罗斯科学院柯西金大地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地幔橄榄岩组分变化,区域地幔岩石圈构造及其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地球动力学,及其对东亚大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幕式挤压-伸展的地球动力学;岩石圈的深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地震带起源及与大地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