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全国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在石大举行
发布时间:2017-07-13 14:52:29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全国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 李博一摄影

【本站讯】7月7~9日,全国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各大高校、研究所等国内科研机构和美国犹他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海外高校的300余名教授、研究生齐聚一堂,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经验。开幕式上,副校长刘华东代表学校致辞,祝贺研讨会顺利召开。

本届研讨会以卟啉、酞菁和相关大环类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动向为主题,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卟啉与酞菁专业委员会承办,旨在进一步促进卟啉、酞菁和相关的大环化学在物理、材料、药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与渗透,打造全国从事卟啉、酞菁和相关大环化学的专家学者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为推动我国化学及材料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研讨会期间,南开大学刘育教授介绍了在超分子基元合成与分子机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给—受体型分子升降机”等实例证明了组装体对卟啉酞菁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近期卟啉酞菁在光电方面的热度与发展,分析了分子机器的各项光调控策略,提出利用卟啉酞菁超分子组装体实现太阳能发电的设想。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姚向东教授介绍了基于缺陷石墨烯以及金属基二维材料复合电催化剂的研究,指出设计石墨烯的缺陷位置以及金属基二维材料复合的界面效应是制备高活性电催化剂的有效途径。美国犹他大学臧泠教授强调自组装是分子在溶液或其他优化条件下的自主排列,系统解释了有机半导体纳米线的理化性能及其在气态光电响应中的作用,提出通过纳米线光电流的变化测定气态中痕量组分的方法。华东理工大学解永树教授作了题为“卟啉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的报告,详细介绍新型错位卟啉作为探针的优势,认为传统多组分酸催化缩合存在化合物分解、产率低的问题,提出氧化环合合成新型错位拓展五卟啉、六卟啉的新思路,介绍了更为高效简便的多重骈环调控新型卟啉骨架转换新方法,并对各种利用吡咯、卟啉合成的探针进行总结和说明。南京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介绍了基于有机金属框架材料以及多酸结构合成高活性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利用有机金属框架材料的介孔结构以及原子分子层面金属活性位的调控是构建高活性、高稳定性电催化剂的优势所在,同时他还介绍了基于卟啉结构合成高活性电催化剂的一些进展情况,分析了卟啉结构在光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研讨会还通过墙报展览方式对60篇相关论文进行展评,并评选优秀墙报奖15名。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有助于完善卟啉酞菁研究的理论应用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光电、化学、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 作者:李博一 董斌 来自:大学生传媒中心 理学院  责任编辑:姜洪明 审核:汤平如】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