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博雅讲堂(第87讲)】晏青教授谈粉丝文化的中国经验
发布时间:2023-11-28 20:41:55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本站讯】11月24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晏青教授做客博雅讲堂第87讲,讲授粉丝文化的中国经验。讲堂由荟萃学院、文法学院主办,全校师生百余人听取讲座。

博雅讲堂第87讲举行 郭冬梅摄影

晏青开宗明义,阐明粉丝、粉圈及粉丝文本的范畴及概念,追溯“粉丝”发展的历史源流,并以此为基础梳理从生产时代到当下消费时代粉丝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日本御宅族和韩流为例,晏青介绍东亚国家的粉丝文化,并梳理从封建时期到21世纪偶像崇拜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脉络。他指出,21世纪前后,明星开始被看作“构建人类情感市场的中心机制”,养成系偶像出现、亲缘性称谓形成证明粉丝从被动群体升级为主动群体,而粉丝的自我升级、文化生产方式的更新,让明星崇拜出现新的理论走向。

晏青讲授粉丝文化的中国经验 郭冬梅摄影

顺着这个脉络,晏青提出拟社会关系的三阶段,即Parasocial Interaction、Parasocial Relationship、Parasocial Attachment。他根据对中国部分明星超话文本的心理特色分析结果,阐释了明星与粉丝间的关系——拟亲缘关系,展示了粉丝认同的四种模型——水平波折型、渐进向上型、波折向上型、渐变向下型。

以当下大众文化的快乐机制与主流价值“善的生活”的冲突为引入,晏青从“世俗”无意识、粉丝的社会化、粉丝文化去神秘化、正能量粉丝四个方面深度阐释粉丝文化,展示粉丝文化治理的中国经验。他指出,“追星”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当下随着国家意志要求、平台协调及粉丝主体抉择,粉丝文化呈现出一种“正能量”特征。结合具体事例,晏青从粉丝文化认知、粉丝文化角色、粉丝文化格局三个角度,分析了粉丝文化的研究领域、议题、趋势与不足。他强调,从全球视角看跨文化用户与粉丝文化的发展将是未来研究的新课题。

在互动环节,晏青就“女性粉丝的研究”“国家在粉丝文化发展中的力量”“何为行动的共同体”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晏青,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兼),暨南大学杰出人才。主要从事娱乐理论、新媒体文化、认知传播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文艺研究》、New Media & Society、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项成果被“四大索引”转载,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出版《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连接:社交媒体批评史》《娱乐心理学》等论著、译著,主编“娱乐研究译丛”,担任国内外多家期刊审稿人。

【 作者:罗梦妍 殷述广 来自:文法学院 荟萃学院  责任编辑:卜令朵 审核:徐永涛】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