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石大人文讲坛(第7期)】 夏登山教授讲解先秦劝说行为的历时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3 15:06:17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夏登山教授讲解先秦劝说行为的历时语用研究

【本站讯】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夏登山教授做客第7期“石大人文讲坛”,作题为“先秦劝说行为的历时语用研究”的学术报告。讲坛由外国语学院承办,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主持。

夏登山表示,外语专业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阐释,基于西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用外语传播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和语言文化现象,吸引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讲好中国的学术故事。目前,国内从事历时语用学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借助历时语用学可探究中国古代作品中言语行为的话语功能。

夏登山指出,已有的先秦劝说行为的研究中,史学家关注先秦劝说行为中所体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特征,语文学家聚焦文本本身的研究,汉学家更加侧重修辞层面的中西比对研究。夏登山教授强调,单个言语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借助互动话语行为可考察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规范。与共时的言语行为研究不同,基于历时的言语行为研究可考察言语行为的演变。

夏登山从《左转》《国语》《公羊传》《穀梁传》《战国策》《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先秦时期七部代表性政治语篇中收集的830个劝说行为作为语料,基于Edmondson and House(1981)和House et al.(2021)整合的言语行为模型,考察了从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到战国(公元前453-221年)时期汉语劝说行为的历时变化,探究言语互动背后的文化内涵。

夏登山从先秦时期丰富的语料发现,战国时期发起劝说行为的数量增加,互动话轮也显著增加。Contra/Counter的数量减少,劝说行为的成功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劝说行为中引用先秦文献的频率显著降低,仪式性框架和话轮数也发生了变化,这映射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他进一步指出,先秦政治语篇中的劝说是仪式框架和权力关系的动态协商,两个时期的劝说在话语实践和互动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历时性变化,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劝说模式,这昭示了贵族的衰落和士的崛起。

夏登山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劝说行为的仪式性框架,并在报告最后指出,言语行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对于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大有裨益。报告结束后,夏登山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的提问。

夏登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语言学和翻译史。兼任语用学研究会理事和翻译史研究会理事等职,Journal of Pragmatics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专家、RoutledgeDe Gruyter等出版社丛书评审专家,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评审、鉴定专家等。近年来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排名第3)。

【 作者:赵婷廷 王晓琼 来自:外国语学院 文科建设处  责任编辑:卜令朵 审核:代海燕】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