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市某垃圾转运站 陈蔚摄影

一位大爷正在研究如何使用智能资源回收房 陈蔚摄影
【本站讯】为了探索垃圾处理新道路,7月18日,“无废威海调研实践队”赴威海市环翠区垃圾转运站及智能资源回收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通过走访调查,实践队了解到垃圾主要来源于集市,而这些垃圾将送往处理场直接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威海市对某些垃圾的处理方式还未作出太大改变。走进环翠楼,有智能资源回收房布局于城区。智能资源回收房不仅能够分类收集垃圾,还能为居民提供智能化的延伸服务。智能资源回收房旁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明确生活垃圾分类与投放要求,投放方法。一位女士表示:“这个回收房很方便,也简单,不会造成浪费,也不用花费多大力气,直接就变成钱了,真正实现了“吃进垃圾,吐出钱”的想法。”据了解,这批智能化装置共有28套,分别落户在竹岛、鲸园、环翠楼三个街道。可回收的垃圾减量应该在30%到35%。智能资源回收房投入使用不久,部分居民也还在适应阶段,许多居民表示,这种智能化装置很方便,按照要求把垃圾投放,还能兑换生活用品。
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此次调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成员们更加具体地了解“无废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及成果,有利于给成员对垃圾处理新道路的探索提供想法、提出问题,为实践队后期的调研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