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6期思创论坛现场 矫志军、同芙蓉摄影
【本站讯】3月18日晚,历史学者张宏杰做客第86期思创论坛,在逸夫礼堂向石大学子讲述曾国藩与清代官场的经济规则。
“如果大家走进书店,就会发现现在的人物传记主要写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就是曾国藩。”张宏杰的第一句话展现出如今的“曾国藩热”。他表示,自己主要研究曾国藩与清代官场的经济规则,而研究的基础,是一本曾国藩仔仔细细记了三年的账本。
据张宏杰介绍,因为明清两代实行 “薄俸制”,并且在京官员的消费很高,所以仅仅依靠微薄的俸禄来满足日常开销基本上不可能。为节省日常开支,曾国藩在入京后开始记账。他的俸禄甚至无法满足官服的费用。
有书评论:“曾国藩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圣人。他成为圣人的方式,就是写日记”。张宏杰指出,曾国藩写日记主要原因:一是给自己安排任务,二是批判自己有哪些行为与圣人的标准不符。张宏杰总结道:“曾国藩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好色好利的行为,实际上是清代不合理的财政制度造成的。在这种制度下,惩罚的是清廉之员,鼓励的是贪官”。当时,虽然养廉金制度使官员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腐败仍然不绝。曾国藩曾是最大的地方官,位至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然而他的清贫程度与在京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离京后他遵循了自己做官前的生活习惯。“他的骨子里是个极为简朴之人”,张宏杰如是说。
张宏杰不仅讲述了曾国藩为官之“清”,也提及了曾国藩的“浊”:曾国藩每年招待一些京官的花费极巨,也曾经为报销军队的开支向户部行贿。张宏杰强调,曾国藩也有“灰色收入”,但这些钱来自一些腐败严重的部门。“他有意取海瑞一尘不染之实,却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他远比做‘清官’更复杂更沉重,这种做官方式,也许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张宏杰感叹道。
在讲座最后,张宏杰就学生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获取正确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不轻信影视剧,读一些严肃的史学著作,尽量从第一手资料了解历史。”
张宏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历史学者、作家。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著有《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很累》、《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辽宁文学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奖”提名 。所著书籍《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入围2015年度影响力图书名单。2013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2010年在央视《子午书简》讲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