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鹏向队员们讲解泥塑的制作过程 王宇航摄影

实践队队员与聂鹏深入交流 王宇航摄影

合影 王宇航摄影
【本站讯】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项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7月23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寻密八人行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采访聂家庄泥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聂鹏。
“虽然聂家庄泥塑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逐渐被五彩缤纷的现代化玩具取代,失去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聂鹏说到。据了解,聂家庄泥塑从最开始的二百余家,到今天只剩下十一家,并且还在不断地减少。这说明聂家庄泥塑的价值对于当今市场只是玩具,而没有发挥出民间艺术的价值。除此以外,由于没有形成产业园,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处于分散状态,缺少行业间的凝聚力和协作力,不利于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导致市场价格不统一。
聂鹏感慨到,由于泥塑的学习和制作过程会比较枯燥,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不愿意坚持。没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会导致生产力不足,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更加棘手。另外,民俗文化产业需要很大的宣传传播力度,这就需要旅游业的支持,而不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差的招待场所当地旅游发展的难题。
作为非遗的传承人,聂鹏在传承和发展聂家庄泥塑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他希望连同聂家庄其他的民间艺人在附近建起一栋楼房,规划用于泥塑作品展览、民间艺人交流、接待会议室等。现在已经有了图纸和初步的计划。“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建立起专门的泥塑产业园,把泥塑事业产业化,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让更多海外朋友认识中国泥塑”。他说出了自己的期望。
在采访的最后,聂鹏教授队员们泥塑的制作工艺,社会实践队员们学习了泥塑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