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现场 马可意摄影
【本站讯】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团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组织凝聚力,促进学校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事业科学发展,由校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举办的“青春•志愿”学生骨干系列培训班于11月21日顺利结课。培训班从学生干部的工作技能、内在修养、线下实践三个方面对团学生骨干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为本校学生公益社团延续与发展提供了人才力量。
善用“巧劲”,做学生工作的统筹者
“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积舜为成员开展主题为“融媒体环境下新时代青年的媒介素养”的讲座。他由媒介的发展历程引入,围绕“能写”“会拍”“懂网”三个基本的媒介素养为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培训。“宣传无小事,在当今时代应注重网络舆情及意识形态,维护良好的网络宣传环境”刘积舜说。
“沟通是一种能力,能力是不断练习出来的”。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雷鸣从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技巧以及沟通的效果四个方面对学生团干部的语言沟通艺术进行阐述分析,重点讲解“要重视语言,更要重视非语言”的核心内含。他以自身家庭亲子教育沟通为例,和大家分享了如何认清障碍,锻炼自身沟通能力,提升沟通水平。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学生团干刘成龙在“公益之星”的经验分享中,从“我的志愿之路”“践行家国情怀”和两次优秀实践经历三个部分分享了自己的公益实践历程。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祁顺鑫从团学干部综合素质、志愿服务活动流程、常规活动开展、大型志愿活动的志愿保障四部分展开,详细讲述了团学干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建设,并介绍了如何做好一个活动前、中、后期的统筹与总结工作。
“之前的我对学生工作的定义就是埋头苦干,经过这次培训之后才发现学生工作当中有很多的技巧,让我对学生工作有了新的了解。”梦之翼助学团副团长王树龙说。
秉持“大树理论”,做团学素养的涵养者
“做团学干部,要多沟通、多思考、多理解、多总结;少包揽、少懈怠、少抱怨、少失误。”校团委副书记石国卿为学生带来“团学改革背景下如何成长为优秀的学生团干部”的讲座,他从团学改革的背景出发,对“道”与“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他强调学生干部要有格局,有理想,有热情,有担当。他希望学生干部应该学习“大树理论”,大学期间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坚持一件事做到极致。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孔佑然则从政治底色、公益情怀、文学素养三个方面谈起,着重强调学生干部要大方得体,要做到提笔能写,落笔能说,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份工作。
“这次辩论赛带给了我很多,我不但对志愿精神和志愿工作更加深入了解,而且学会了从多方面看待一个问题,也更愿意直面自身的问题并将之解决,”乔江说到。结业典礼上,六个小组分别就“志愿服务中热情与能力哪个更重要”“有偿志愿者应不应该提倡”“志愿服务中,宣传和实干哪个更重要”三个辩题展开激烈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培养了成员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加强团队协调能力。
知行合一,做志愿精神的践行者
“四期的培训带给我了很多灵感,我想要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接下来的线下社会实践当中。”温情服务社社长马胜祥说。本期‘青春·志愿’学生骨干培训班注重对团学生骨干的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培养,将培养成果审查的侧重点放到小组举办的活动中,通过评测活动的质量来对小组协调合作能力进行最终评分。
实践中心团干王晗力从日常生活的细小问题着手,提议小组举办扫落叶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落叶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校园环境,还容易让来往行走的路人摔跤。”“志青春”小组成员积极对接希望小屋工程,通过书写信件的方式与受资助的孩子们进行情感交流,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青春·志愿”学生骨干培训班在志愿精神、服务热情等多方面对学员进行了素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我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团学骨干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组织凝聚力,为我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校团委书记张展说。
“青春·志愿”学生骨干培训班秉承着打造高效精干的志愿者队伍的初衷,致力于提高我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团学骨干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组织凝聚力,促进学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事业的科学发展,将我校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