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结果,学校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基于地壳形变场、温度场、流体场耦合的地震监测技术研究”项目获批立项,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该项目课题4“地壳形变场、温度场、流体场耦合断层力学模型与协同机制研究”由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学院王振杰教授牵头负责,联合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进行项目实施,获批国拨经费330万元。海空学院宋冬梅、白永良和聂志喜3位教师也参与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课题将系统研究示范区构造活动背景,依据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构建初始三维地质模型,研究大地震的地表破裂模式与地形塑造作用、同震-震后发震断层的形变演化特征和基于同震、震间与震后过程的地震应力耦合触发机制,揭示断层活动过程中形变场、温度场、流体场间的动态协同响应关系。最终,构建示范区地壳形变、温度、气体逸出耦合地质模型,研发地震异常信息提取软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认识形变场、温度场、流体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协同机制,有利于提高地震异常信息判识准确度,在防震减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风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从全球到区域、单灾种和多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控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