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文学院应用写作讲座——傅敬民教授畅谈写作与翻译
发布时间:2019-10-28 17:42:39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本站讯】10月24日, 由文学院主办的应用写作第七讲《谈谈写作和翻译》于南教楼307教室如期举办。此次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敬民主讲,文学院副院长韩淑芹主持,副院长王新博、教授郭月琴、教授刘瑞琴、英语语言文学系在读博士徐文彬、文学院英语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全校110余名学生参加。

傅敬民教授围绕“翻译和写作”这一主题,从写作对翻译的影响、什么是翻译、怎样做好翻译的角度入手,为大家讲述了翻译与写作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他指出“语言水平决定翻译水平,语言水平是翻译水品的天花板”,并结合实例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讲述了翻译及写作的重要性。他说道:“翻译者应自觉主动地形成较好的语言素养,既精通理论又长于实践。”他从自己的翻译经历出发引入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翻译理论—翻译就是改写,并表示“翻译是吃透原文后的改写”。

他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向大家介绍了不同译论,且着重讲述了现代译论。由此,向在场学子阐释了现代的翻译新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我国翻译本科教学指南。针对指南所提出的要求,他从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两个方面具体叙述了该如何做好翻译工作。

傅敬民指出,在新时代里,翻译能力不等于译者能力也不等于职业能力。他通过不同译例为学生进行了详细解释。最后,他将“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超圣境”送与在场教师与学生,希望与大家共勉。

本次讲座,傅敬民以严谨而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代翻译与写作的有机联系。他指出,当代翻译更需要突出译者的创造性与语言艺术性。针对青年教师关于翻译工作的疑问,他表明,在外语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循序渐进,泯除机心,潜心译作,才会有独特的见解。在如今AI智能翻译井喷的时代背景下,不应湮没译者的创造力。

傅敬民谈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所遇到的翻译问题时说道:“在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中,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我们都应主动走出去,传达中国理念与中国精神。”他的见解为青年教师们指明了教学侧重与方向,亦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命题,让他们在今后的外语学习中,更加富有激情,心怀担当。

傅敬民教授简介:

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上海翻译》执行主编,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期刊杂志研究会理事。英国皇家语言学家协会中国区委员。曾任外语学院院长、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留学生部主任等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培训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校教师进修培训中心讲座教授。翻译出版译著《翻译与规范》《面包》《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年轻的狮子》《亚当•比德》等16部,编著、主编翻译教材《英汉翻译辨析》《实用商务英语翻译教程》等4部,出版学术专著《译学荆棘》《圣经汉译的文化资本解读》等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等各类科研及翻译项目1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得 “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 作者:任月 王媛 李洋 来自:文学院  责任编辑:李杰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