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书 由化学化工学院供图
【本站讯】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举行,表彰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我校牵头完成的11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
由曾景斌、温聪颖、荣铭聪、陈曦、阎子峰完成的“光/磁异质纳米材料的精准合成及传感研究”项目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提出了磁性富集-光学检测耦合新机制,建立了g-C₃N₄量子点爆炸物荧光识别原理,发现了晶格失配外延生长规律,成功开发出多类具有超高灵敏度、精准识别能力的光磁异质纳米探针。目前,该类材料已在重大疫情防控、化工安全监测、反恐防爆检测等领域实现重要应用。项目5篇代表性论文他引817次(单篇最高他引302次),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应邀在《Coordin. Chem. Rev.》《Nano Today》等权威期刊发表综述3篇(ESI高被引1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4次。核心成果被选为《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封面论文,被《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顶级期刊大篇幅评述,列为多模态传感领域的标志性进展。
由陈小博、闫昊、栾波、张强、刘熠斌、王耀伟、王婷、张金庆、 李春义、杨朝合共同完成的“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关键催化材料的创制与应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过程所面临的低碳烯烃收率低、甲烷和焦炭收率高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烃类裂解过程定向调控”的研究策略,建立了活性位与烃类裂化性能关系的机理预测模型,创新了工业催化裂解催化剂的活性结构,成功开发出适应于不同石油馏分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配套工艺。相关研究成果已在青岛惠城、京博石化等10 余家企业推广使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 1 项,中国发明专利 20 项,发表论文 87 篇,培养青年人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 60余人。该技术有利于促进重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推动山东省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3个项目和17名科技专家。其中最高奖2人;青年奖10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9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1项、二等奖1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39项、二等奖148项;国际科技合作奖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