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1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吴翰钟老师于文理楼290为理学院物理专业本科生讲授以“看大国重器,成栋梁之材”为主题的报告。
讲座伊始,吴翰钟教授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出主题,通过钱学森、程开甲等前辈科学家的故事,生动阐释重大科学装置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他重点介绍了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原引力中心),系统讲解了该中心在量子测量领域的三大突破:基于光学频率梳的精密光谱测量技术、国际领先的重力测量基准建立体系,以及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前沿研究布局。通过对比国际同类装置的技术指标,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从实验室的微观量子调控到服务‘嫦娥工程'‘北斗导航'的国家需求,我们的研究对象既是星辰大海,更是脚下大地。”吴教授通过大量实例,解析了精密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关键作用。他特别展示了团队参与研制的“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地面站、服务国家重力基准传递的移动测量系统等科研成果,诠释了"顶天立地"的科研内涵——既要探索基础科学的“天际线”,更要扎根国家需求的“地平线”。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量子测量技术民用转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问题踊跃提问。2023级本科生张徽广感慨道:“吴老师用全息投影演示的原子干涉测量场景令人震撼,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抽象物理概念与国家战略的紧密联系。作为新时代理科生,我们既要锤炼‘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科研定力,更要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