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 化学化工学院供图
【本站讯】为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教学转型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激发教师们投身智慧课程建设的热情,4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在工科A121会议报告厅举办课程思政工作坊,特邀清华大学探微书院副院长卢滇楠教授做题为《AI赋能化工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分享。化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负责人、教学副主任以及核心课程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副院长刘义主持。
活动伊始,刘义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和主讲嘉宾,强调了人工智能对化工行业变革的重要性,以及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卢滇楠教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深入剖析了当前化工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他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的效率、学生个性化培养以及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化工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卢滇楠从AI赋能专业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多种应用方式。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开发智能教学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平台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需求。在实践教学环节,借助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创建高度逼真的化工生产虚拟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操作训练,既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和效率,又降低了教学成本。同时,人工智能还可用于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多维度数据的分析,提供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卢滇楠还从AI赋能教育教学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方面提出了三条建议。他指出在教学规律方面应增加批判性设计,强化基础主题;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调整课程策略,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在伦理引导方面,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形成符合伦理的思维与行事方式。专题讲座不仅呈现了AI课程“智能辅教、精准教学、立体资源”三大特点,还展示了AI课程构建数字教学新生态和赋能教学改革的强大能量。
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就人工智能在化工类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细节、技术实现、师资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与卢滇楠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