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合影
8月7日至9日,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在枣庄市成功举办,本次大赛采用了现场路演答辩的方式,结合评委和监委的线下集中评审。经过激励角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拾遗谱新—聚力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铜奖。
该项目由李寿玺、王佳老师指导,付金满、赵雅宁、杨裕、宋杰、朱利炜、周妩悦、张栋、罗冉等同学参与。自校赛开始以来,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积极备赛,学校、学院专家老师悉心指导,项目在不断打磨当中逐渐完善,更具创新性与竞争力。
拾遗谱新志愿服务项目以“让青少年爱上非遗”为宗旨,六年来针对青少年学习非遗文化渠道单一、认同程度低的痛点。团队深挖非遗文化,调研非遗54项,累计走访122位非遗传承人。依托线上推广,搭建一个“非遗数字交互平台”和多个融媒体中心;根据线下体验,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动的非遗课程、研学活动、非遗市集,举办特色活动100余次。项目形成“三化”志愿服务体系,打造非遗文化传播新样态,累计让1225名青少年成为守艺人。
谈及参加此次大赛的收获,“拾遗谱新”项目负责人付金满向为团队提供帮助的各位教师和同学表示真诚的感谢,她还提到:“非遗年轻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播的核心力量,我们希望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众多非遗种子,至少有一颗可以破土而出,切实发挥非遗在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悉,本次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累计吸引全省1066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1802个志愿服务项目报名参赛,数量创历届赛会新高。经过前期材料审核、省级初评、社会公示等环节,共有200个志愿服务项目入围此次省级终评,项目涵盖乡村振兴、为老服务、社区治理与邻里守望等14个领域。“拾遗谱新—聚力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在文明实践赛道中脱颖而出,在赛会上与其他优秀项目交流学习,分享经验。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依托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计划、党团日活动等,建设有4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开设“红领巾课堂” “志愿校医”“寻光计划”“青桐课堂”等多项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院青年学生走进社区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
8月7日至9日,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在枣庄市成功举办,本次大赛采用了现场路演答辩的方式,结合评委和监委的线下集中评审。经过激励角逐,学院“拾遗谱新—聚力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铜奖。
该项目由李寿玺、王佳老师指导,付金满、赵雅宁、杨裕、宋杰、朱利炜、周妩悦、张栋、罗冉等同学参与。自校赛开始以来,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积极备赛,学校、学院专家老师悉心指导,项目在不断打磨当中逐渐完善,更具创新性与竞争力。
拾遗谱新志愿服务项目以“让青少年爱上非遗”为宗旨,六年来针对青少年学习非遗文化渠道单一、认同程度低的痛点。团队深挖非遗文化,调研非遗54项,累计走访122位非遗传承人。依托线上推广,搭建一个“非遗数字交互平台”和多个融媒体中心;根据线下体验,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动的非遗课程、研学活动、非遗市集,举办特色活动100余次。项目形成“三化”志愿服务体系,打造非遗文化传播新样态,累计让1225名青少年成为守艺人。
谈及参加此次大赛的收获,“拾遗谱新”项目负责人付金满向为团队提供帮助的各位教师和同学表示真诚的感谢,她还提到:“非遗年轻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播的核心力量,我们希望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众多非遗种子,至少有一颗可以破土而出,切实发挥非遗在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悉,本次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累计吸引全省1066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1802个志愿服务项目报名参赛,数量创历届赛会新高。经过前期材料审核、省级初评、社会公示等环节,共有200个志愿服务项目入围此次省级终评,项目涵盖乡村振兴、为老服务、社区治理与邻里守望等14个领域。“拾遗谱新—聚力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在文明实践赛道中脱颖而出,在赛会上与其他优秀项目交流学习,分享经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依托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计划、党团日活动等,建设有4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开设“红领巾课堂” “志愿校医”“寻光计划”“青桐课堂”等多项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院青年学生走进社区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