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为响应学校2021年寒假脱贫攻坚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月15日,蓝天实践队对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实践调研,了解济南南部山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就。
了解扶贫资料,决战脱贫攻坚
2月15日上午八点,蓝天实践队队员马勇来到了济南市南部山区高家庄村,认识到了高家庄村的第一书记李进。通过与李书记的交谈,马勇了解到许多关于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
2015年11月以来,按照济南市政府的要求,李进随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高家庄村。几年来她带领工作队立足高家庄村实际,帮助选准本村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种植业,将本地特色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探索“内源式”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
高家庄村地处偏僻,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砂岩地貌不具有种植粮食作物的好条件,但拥有“一年四季泉水不断,山多高水多高”的有力优势,加之地处偏僻、环境清洁、没有污染,借助第一书记资源,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经过探讨,猕猴桃成了高家庄的“活水源头”。
高家庄村共有220户,4个居民组,700余口人,2017年贫困户37户,贫困人口151人,2017年底脱贫34户,141人,2018年底脱贫2户,8人,2019年又脱贫1户,两人,实现中高家庄村和贫困户整体脱贫。目前,本村设有农廉社、医疗室、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村级道路全部硬化,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村风文明,民风朴实。
进乡走访调研,了解脱贫状况
为了真实的感受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在李进的带领下,马勇走访了许多的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听取他们对于脱贫攻坚政策的感受,以及对驻村帮扶队工作的肯定。
在贫困户张大爷的家中,通过与张大爷的交流马勇了解到,张大爷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无法高强度的劳动,加上年轻时工作的工伤导致残疾,是因病、因残致贫。之前一直靠着低保金勉强度日。在李进的帮扶工作队到来之后,李进多次与张大爷交流,通过帮助张大爷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享受国家金融扶贫政策,享受国家残联扶贫政策等等,慢慢地改变了张大爷家中的情况,摆脱了长久以来的贫困,日子有了新的奔头。通过对贫困户辛大妈的采访,马勇了解到她为二级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年龄与身体原因使她生活压力陡增。李进为辛洪芳申请了村里猕猴桃收益的分成,帮助她领取养老保险与孝善基金,对她所住的房屋进行危房改造,还为她预约了每周一次的“签约医生”送药送医上门。辛洪芳的家庭收入稳步提高,顺利摘掉“穷帽子”。
走进扶贫园区,感受扶贫结果
马勇还与李进到猕猴桃扶贫园区里面,54岁的种植户张延芹和老伴儿正在地里忙活着。见到李进书记来了,张延芹热情招呼她进棚。
“张大婶,我来看看您,也看看您的‘宝贝’长得怎么样了。”李进笑着说。
这样的进棚“巡察”,李进每周都要走上几户。她认为,扶贫工作就是要用心、用情。好山好水赋予了绿色天然的农副产品生长环境,加上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高家庄村这个曾经被称之为“空壳村”的小山村,如今也有了集体收入。猕猴桃、鲜桃、红柿子,山里的宝贝数不清。行迹所至,目光所及,几乎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曾经陡峭荒凉的山坡上,布满了“花团锦簇”,而每一个花团锦簇里面都有数种果树,果树染绿了一面面坡,染绿了一座座山。
走在扶贫路上,不能轻易言弃
在临行前,李进告诉马勇,她在脱贫工作的刚开始,也确实产生过退缩,但是当她想到那些农民朴实的面容,渴望的眼神,想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时许下的誓言。她就变得更加坚定,立志要改变高家庄村的面貌,让农民们都过上好日子。她说虽然高家庄村已经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但是她仍会坚持在基层工作,为更多老百姓谋发展,谋幸福。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只要国家有需要,人民有所求,共产党员就要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一切。
在调研结束后,马勇总结道:党的十九大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的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就一定能够打好打赢。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学习先进优秀党员的精神,我们要志存高远,百炼成钢,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梦想,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扛起历史使命,不断磨练自己,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锐意进取,坚实的迈出每一步,走好最后一公里。
马勇对李大爷进行采访 马勇摄影

李进辅导贫困户儿童学习 马勇摄影

李进在脱贫户家中访谈 马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