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员周文倩采访摊贩 谢茹欣摄影
【本站讯】为深入探寻在疫情特殊时期下地摊经济对社会的影响,1月14日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点亮者实践队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线下于江西、北京、山西、山东、辽宁等地采访为辅的方式,开展“疫情防控时期地摊经济对社会影响探究”调研活动。
“问卷设计要接地气,既要面向年轻人,也要让老年人看懂。”实践队队员周文倩说。1月14日至15日,城市点亮者实践队通过线上会议,共同协商确定了线上调查问卷形式及内容,并由各成员于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最终实践队收到134份有效问卷,并对受访者年龄收入、所在城市、地摊消费情况和评价等进行分析。问卷结果显示,82.09%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后周边的地摊发生了变化,76.92%的受访者在地摊上购买的商品类型是小吃零食,理由是商品价格便宜,购买地点离家近,但也有73.15%的受访者认为地摊商品卫生情况与质量不佳。疫情期间,地摊经济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居民的影响各异。
根据线上问卷数据反馈,1月16日至18日,城市点亮者实践队队员结合自身所处地区特点,各自赴当地的社区,步行街,商场等地对路人及摊主均进行了线下采访。在实践队成员周文倩采访街边卖沙糖桔的摊贩的过程中,摊贩说:“疫情下来,生意不好做,买橘子的人少了,所以我每天大清早就要来。”而受采访的路人则表示:“疫情期间,自己主要在网上买东西,感觉地摊的东西不是特别卫生。”也有购买沙糖桔的阿姨表示:“我习惯在地摊买水果,方便。”总体而言,30岁以上的受访者多数愿意在地摊上购买商品,而3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仅有19.4%经常在地摊购买商品。1月19日至20日,城市点亮者实践队根据线上及线下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开会讨论,结合各个队员收集的当地针对疫情及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等资料,对疫情防控时期地摊经济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总结,讨论更为合理的地摊经济发展模式。
本次调研有利于实践队对疫情防控时期地摊经济的社会影响进行深层次分析,为进一步调研探究地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