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永红教授主持完成的“复合型腔割缝筛管及其防砂技术研究”和“非导电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两科研项目通过教育部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两科研项目核心技术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刘永红等科研人员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筛管割缝技术存在加工成本高、加工质量较差以及加工成品容易造成砂粒堵塞,降低抽油效果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型复合缝腔割缝筛管这一构想,并研究开发出了复合型腔割缝筛管及其相应的等离子加工技术。用这种技术研制出的复合型腔割缝筛管具有“自洁”作用好、流阻小、强度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明显。目前,经该技术加工出的复合型腔割缝筛管已在国外哈萨克斯坦油田,国内胜利油田、冀东油田、中原油田、青海油田、新疆油田等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针对现有非导电工程陶瓷加工技术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且难以满足高精度和高表面质量的加工要求等缺陷。刘永红教授等科研人员在“非导电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科研项目中,突破了传统的机械磨削和电解电火花机械复合磨削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导电复合磨轮与紧贴非导电工程陶瓷工件表面作自动伺服进给运动的薄片电极间的放电作用实现电火花磨削新技术。该加工技术具有生产率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磨削力小和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具备了批量生产的条件,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