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日前,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和教育部科技司委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项目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复杂油气田地质与提高采收率技术”项目中期评估会议。
特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郭尚平、程耿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中国石油原副总裁沈平平教授级高工、清华大学徐秉业教授以及项目跟踪专家罗治斌教授级高工、鄢捷年教授、胡世杰高工,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科技司及中石油重大专项实施办公室有关领导、项目长高德利教授以及项目下属的六个课题负责人,部分研究人员和各课题责任单位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会议,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中石油重大专项实施办公室副主任方朝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蒋庆哲等参加会议并分别代表教育部、重大专项实施办公室以及项目责任单位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由著名的油田开发专家沈平平主持,并担任专家组组长。各课题长主要就“十二五”期间课题阶段任务目标及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阶段研究成果、成果推广及应用前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及产学研结合情况、课题经费执行情况等内容向与会专家汇报。通过与会专家认真讨论,一致同意我校作为课题责任单位、林承焰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的“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课题顺利通过中评估并给予“优秀”成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合作完成,由地质、地球物理、岩石物理、油藏工程科技人员组成多学科、大兵团联合协同科技攻关团队,参加人员达28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6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初级4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43人,该课题这也是我校历史上单项经费最高的国家级课题。继顺利完成“十一五”攻关任务之后,“十二五”期间课题以低(特低)渗透油藏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建立准确的油藏地质模型为核心目标,通过低(特低)渗透储层及流体表征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以及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研发,大大提高了复杂低(特低)渗透油藏地质模型精度。 “十二五”期间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和已录用论文60篇(ISTP、EI收录25篇)。培养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106人,博士后出站1人。课题研究成果已在胜利、塔里木等十多个低(特低)渗透油田取得应用实效,为产业化示范工程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研发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随钻测井资料实时解释及模型更新地质导向关键技术在西部钻探公司应用后取得显著效果,使国际同类技术价格下降了近26%,同时使西部钻探公司复杂储层地质导向钻井水平井单井产量比直井提高了2至5倍。
课题中期评估后,将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成果总结和提升及推广应用,重点开展复杂油藏动态模型的跟踪与更新研究,研发基于储层构型的地质建模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技术方法,形成低(特低)渗透等复杂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为提高复杂油藏采收率提供开发地质理论和方法技术关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