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立项结果。我校组织牵头申报的“油/水/固界面浸润调控智能流体提高采收率关键材料与机理研究”和“水下生产系统数字化自主型预测与生产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两个项目获立项资助。
两个项目国拨经费分别为2673万元和460万元,项目负责人分别为石油工程学院戴彩丽教授和机电工程学院刘永红教授。两个牵头项目获批立项,是我校深化科技组织方式改革,促进科技工作内涵发展的体现,彰显了学校“双一流”学科战略布局的积极进展,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实力发展。
“油/水/固界面浸润调控智能流体提高采收率关键材料与机理研究”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是我校获批的首个该类别牵头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营市海域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本项目瞄准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中重大技术难题,以界面浸润调控智能流体提高采收率为研究总目标,立足基础理论,创新性提出超浸润流体驱油理论与方法。最终解决低渗/特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高成本、效益差的难题,带动我国低渗/特低渗油藏经济有效和绿色环保开采技术的发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项目的成功立项,彰显了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双一流”学科取得的建设成就,体现出在新形势下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的重要成效,有助于提升我校“双一流”学科整体科研实力和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能力。
“水下生产系统数字化自主型预测与生产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隶属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挪威科技大学及挪威阿克-碧辟石油公司等6家单位,研究突破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数字化自主型预测与生产优化技术及应用示范的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相应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体系;研发出新型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自主型优化控制系统、视情维修自主决策系统、水下生产系统数字孪生模型、故障诊断信息物理系统和基于数据的故障预测系统,并进行工程化示范应用,推动油气田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中挪双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水平的快速提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属于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领域。专项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解决重大共性科学问题为导向,围绕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前沿交叉基础研究进行战略部署,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变革性技术的不断涌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启动实施。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专项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是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设立的,在开放环境下开展互利双赢对外科技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能源、资源、环境、健康等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服务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促进跨部门、跨地区对外科技合作统筹协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和挪威政府间合作项目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挪威研究理事会关于中挪科研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合作协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