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今年暑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紧紧围绕教育部、团中央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40支校级重点实践团队、206支院级重点团队,开展了种类繁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万余名大学生深入厂矿、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地参加社会实践。递交到学校团委的3000余份内容翔实的社会实践报告,用数据、表格、图片等展示了大学生暑期的实践成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彰显爱国主旋律。
大学生广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巨大成就表达爱国情。几十个团队深入到山东、四川、宁夏、甘肃等地的农村,通过图片展览、文艺演出、有奖竞赛等活动,在村庄、集市等场所广泛宣传祖国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不少团队还深入到基层和革命老区接受熏陶,人文社科学院的大学生们就走进沂蒙革命老区,接受革命精神熏陶,他们在报告中这样写道:我们被当地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深深感动,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思想有了新的升华,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今天,我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自己新时代的使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大学生通过义务支教、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形式表达爱国情。资源学院“春晖助学、走进黔北”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贵州开展了志愿支教、社会调研、文艺汇演、建立“一帮一”爱心助学金等活动,重点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学子的成长教育。大学生通过励志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据统计,这样较大规模的队伍全校多达几十个。前往江苏开展主题为“一米阳光”支教的张艳平感慨道:一米阳光不多,却温暖了五十多个孩子的心;一米阳光不耀眼,但她却是我们为祖国母亲奉献的一份礼物。
大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和公益活动表达爱国情。“通过对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我们深刻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整个团队希望为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传承出一份力,这是大学生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参加社会调研回校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方建潮说。据了解,这个团队利用整个暑假,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高举“传承吕剧古风,共普文化新韵”大旗,在吕剧文化的发源地——黄河三角洲行程400多公里,通过与民间艺人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参观农家书屋及博物馆等活动,获得了大量一手关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资料,并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相应措施展开调研,提出建议。
“我希望生态环保在所有人身上不单单是一个概念,而应是一种行动。”参加绿色长征的大学生徐文静说。徐文静参加的绿色长征分为三个内容项:绿色播种,大学生们深入社区,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向市民宣传环保,旨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农村调研,他们深入农村,实地调研,获得真实资料并分析得出调研报告,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黄河口徒步之旅,队员们行进至黄河口,沿途走访居民并作调查问卷,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宣传环保,将环保带入沿途的每个角落。此外,大学生们还组织了拯救大汶河社会调研,南疆贫困农村地区民族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研,金融危机下青岛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分析报告,金融危机下农村集市吸纳能力的状况调查,关爱未成年人管教人员爱心实践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调查研究,农业产业化典型调研团等。他们通过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表达对社会和伟大祖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