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要闻 > 正文
访全国人大代表周瑶琪: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11-03-17 11:03:21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本站讯】3月15日,赴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我校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盟员周瑶琪返回学校,并向党委副书记王勇,向统战部等有关部门传达两会精神,通报参会情况。两会期间,周瑶琪就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提交了两份议案,3月16日,他接受记者的专访,并就会议重点、热点议题及他的议案谈了感想与体会。

呼吁改革科技体制促进科技创新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2010”研究显示,中国创新指数为57.9,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排名21位,美国、瑞士、韩国和日本分居1至4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新指数却排名靠后,是中国人缺乏创新能力吗?“绝对不是!”周瑶琪坚定地回答。那到底是什么束缚了创新能力的发挥呢?周瑶琪的第一份议案,就直指这一问题。

“十一五”期间,中国投入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3%增长到1.8%,年均增长21%,而2020年设定目标为占GDP比重2.5%。“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经费不足,而在于科研导向、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存在弊端。”周瑶琪认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推行科技体制改革。

他认为,科技机制不科学阻碍了自主创新。科研工作者是科学创新的主体,而各种各样的申报、汇报、评审、验收,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天就是填完这张表再填那张表,参加完这个汇报再参加那个汇报,哪里有时间搞研究?”现行的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短、平、快”的效益思维,只能促生怎么省劲怎么来的思想,而这种急功近利的评价机制,严重束缚了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更为严重的是带坏了学术风气,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随之产生。

周瑶琪说,科技体制改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他进一步解释,科学研究和创新需要潜心去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出成果的。要防止产生浮躁情绪,不能用市场经济的“短、平、快”效益思维指导科学研究,而应倡导扎扎实实、按照科学规律来做研究。同时,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遏制学术行政化风气的盛行,避免科研经费分配与行政权力挂钩,使学者能静下心来做研究、搞学问,而不用到处拉关系、跑经费、争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这种价值的体现不应该只用文章数量或科研项目多少来衡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给科研工作者创造一种没有压力和指标束缚的宽松环境,促生真正的学术成果和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从教育抓起”

周瑶琪认为,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创新型人才的缺乏,势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他说,创新型人才的缺乏,导致经济只能以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方式来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只能获取短期、较少的效益,却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又会带来环境破坏、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才能从源头上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减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

“这就需要我们依靠自身的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创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教育,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要从教育本身抓起。”周瑶琪说,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在制度和体制上有所创新,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创新,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关于高等学校的发展,周瑶琪也有自己的看法。针对“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他建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从基础做起,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均衡分配,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谈及大学发展,他赞同坚持特色办学、内涵发展,认为千校一面和千篇一律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只有树立起自己的特色优势,才能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站稳脚跟。如何真正做到崇尚学术,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当前所有大学面临的共同课题和难题。“有难度不意味着可以不去做”,周瑶琪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一项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努力解决,大环境我们一下子改变不了,那完全可以从实验室和课题组开始,逐步营造宽松、自由,适宜进行科研的学术氛围,由小到大,问题就好解决了。

建议修改《国籍法》吸引海外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智力资源。如何积极吸引人才,充分利用人才?周瑶琪将目光放在了如何更好地引进海外华裔人才上,并提出修改《国籍法》的议案。

周瑶琪在议案中建议,有条件认同双重国籍或者改革中国的“绿卡”制度,适当放宽中国“绿卡”发放标准和范围,将海内外优秀的华人引进来,为我们的创新和发展作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现有70多个国家承认或默认接受双重国籍,而我国的《国籍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周瑶琪介绍道,这一议案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更多海外优秀的创新人才。我国现行的《国籍法》,是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它延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制定的不承认双重国籍的规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华人想回国发展。目前,我们有6000万华人,其中不乏大批熟悉国际文化、掌握现代科技和高端知识的人才,这一建议将有利于大量引进海外华裔人才、技术等资源。

“当然,这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我还是希望全社会能够对这一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细致考虑。”周瑶琪补充说。

在参政议政中履行神圣职责

周瑶琪是第九届、十届、十一届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已经是他第14次参加两会了。谈及十余年的参会经历,他说道,我亲身经历国家十几年的发展变化,亲眼目睹了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更荣幸的是有机会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关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他则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堆放在码头上的货物,“他们终究是要被运走的。”他希望大家客观的认识,越发展问题就会越多,或许时间比较漫长,但是问题总归是会随着发展而不断被解决的。

“全国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或者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周瑶琪说,人大代表不是“橡皮图章”,参会不是目的,实实在在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才最重要。除了提议案和建议,他们还要履行选举、审议、询问、质疑等职责,尽管大部分代表都是兼职的,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个,那就是为了国家能够更好地发展,老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是他十余年来最大的感悟。他向记者介绍到,代表们的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只要是对发展有利的合情合理的建议和议案,代表们都会畅所欲言地沟通和交流,好的议案更会受到重视,并予以落实。“我曾经提出的免除农民税的建议就得到了落实,还有关于修改宪法、完善人权等议案,也都得到关注和落实。”

谈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他表示,我们用10%的世界耕地养活了20%的世界人口,我们通过改革开放为人民提供了幸福的生活环境,应该说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但是我对中国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过程很漫长,前途很美好!”他笑着说。

【 作者:大学生传媒中心:李振 统战部:柴延松 来自: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姜洪明 审核:汤平如】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