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张艳玉 李淑霞 李爱芬 步玉环 倪玲英 樊泽霞 林英松 戴彩丽 王彦玲 刘积舜摄影
在石油工程学院,有9位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女教授,她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石油工程学院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为推进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科学研究,她们创新求索,不断取得骄人成果;教书育人,她们亦师亦母,为国家培育大批英才;文体活动,她们魅力四射,成为校园靓丽风景。石工人常常自豪地说“我们家有九凤”。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让我们走近这9位女教授,感受“九凤”的独特风采。
戴彩丽——身披彩翼迎风起,飘飘翰墨倩影丽
2014年,博士生导师戴彩丽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了我校首位女性长江学者。任教22年来,始终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提高采收率和采油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担任油田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戴彩丽老师特别要强,干起事业来有百折不挠的拼劲儿,甚至很多男教师都自愧不如。“搞研究工作,就是要克服种种难关,女同志也不例外,靠谁都不管用”。凭借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戴彩丽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青岛最具影响力女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及荣誉称号。脚踏实地,勇于拼搏,戴彩丽教授就是这样一位自强自立的魅力女性。
李爱芬——严词厉色心存爱,半生耕耘桃李芬
青岛市教学名师、油藏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李爱芬教授如数家珍地向学生记者讲起油层物理的研讨性教学。科研再忙,也要挤出更多时间用在教学上,“李老师在课上好严肃好认真,让人感觉很严厉,但课下交流时,她总是认真细致地讲解,遇到难点她会着重强调反复说明,那么有耐心”,这是记者从她的学生口中了解到的常态。作为学院第一批出国接受系统培训的教师,她参与创办了中英油藏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班,花大力气在全院建立起第一门全英文授课课程,最终获评省级精品课程,59项科研项目、11篇著作、67篇论文就是这无数次挑灯夜战的结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严谨的责任意识是贯穿始终的要求,严厉的面容之下却是慈母心肠,这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李爱芬教授。
张艳玉——梅舒杏满香独艳,系子怀弟德有玉
“我呀,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面对学生记者的采访,油藏工程系张艳玉教授始终谦逊有礼。“当老师让学生认可,做科研让行业认可,做工作让同事认可”是她为师从教的一贯原则。2015年,突如其来的病魔给了张艳玉教授狠狠一击,她甚至一度躺在病床上依靠小米粥维持生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毕业论文需要老师提意见,开题报告需要导师审定……而她的身体却不能支持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身体不好也不能耽误学生们!”于是,卧室成为办公室,床头柜成为办公桌,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带出了2016年国际埃尼奖提名者、新前沿烃类(上游)奖候选人孙晓飞。“事繁勿慌,事闲勿荒”,张艳玉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长足的发展。
王彦玲——安得巾帼多贤彦,妙有神造碧瑶玲
为人低调,在科研中很有张力是油田化学系王彦玲教授的特点。王彦玲在山东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走进石油化工领域,经历理论研究向工程实践转型的“阵痛”之后,她深知“之前在实验室里推演的计算精度在油田已经不适用了,只有走进油田生产现场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在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15篇,EI收录1篇,发表文章被引238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9项。她用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勇于实践的求知精神深刻诠释了齐鲁巾帼发明家的内涵。
李淑霞——艳群芳其德有淑,著功勋灿比虹霞
性格温和,笑起来很温暖,像春天的风拂过,是人们对油藏工程系教授、天然气水合物方向第一位女博导李淑霞的普遍印象。“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做,做人要踏实勤奋、自尊自强,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面对学生记者她微笑着说,“我只是踏踏实实地做,细水长流呗,一点点积累。”她正在做的水合物,是世界未来能源接替最可靠的资源,但如何有效利用还有待探索,“我很欣慰,有很多可以去尝试和探索的天地。”外表温婉的李淑霞教授,骨子里坚韧独立,她时刻勉励自己,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在石油文化的卷轴上书写女性独特的魅力。
林英松——满地繁花落落英,长风不动郁郁松
从钻井专业在东营招收的第一批女学生,到如今的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她是油气井工程系教授林英松。2015年校运会,在腰肌劳损的情况下,她没有助跑,用仅靠腿部力量奋力投掷出去的一枪,就稳稳地锁定了标枪冠军;在紧随其后的4×100米的接力中,她坚持带伤出战,激励全体队员硬是拼下了冠军。体育上永不服输的拼劲延伸到工作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在处理学院繁杂行政工作的同时,她在教学和科研中依然勤勤恳恳,曾先后承担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敬业精神成为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以及运动赛场的不老松。
倪玲英——革旧除弊责唯玲,敢令嗔改独秀英
作为工程流体力学的学科骨干,海洋油气工程系教授倪玲英谦虚地表示自己还在进步的路上,她鼓励同学们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敢于去做石油行业的引领者。从教30年来,她致力于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编辑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负责《工程流体力学》省级精品课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建设,先后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她不断深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负责4项校级教改项目,创新性地将flunt数值模拟软件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有效激发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敢于创新,臻于改革,她一直行走在教学科研的路上。
步玉环——岁久不掩千秋玉,风雨更著馨德环
当油气井工程系主任步玉环教授的学生杜嘉培拾重金而不昧、苦等失主的优秀事迹在全校广为流传时,她并未感到意外。每次课堂上认真细致的讲解、无数个夜晚学生论文的审阅,步老师用行动和付出诠释了“良师慈母,授人以渔”的含义。多年来,步玉环教授不仅在固井专业领域多有建树同时也更致力于学生培养,相比于科研成果,她更在意为人立身之本——“德”。正如杜嘉培所说“步老师要我们做学问前先学会做人,没有德行,为人尚且不易,更何谈攀登学术高峰。”“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步玉环教授就像一支明亮的火炬让知识和品德在学生中代代相传。
樊泽霞——慈颜善诲布恩泽,晓言明理托朝霞
每每遇见樊泽霞教授,她总是微笑满面。原本学习应用化学的她,毕业时响应国家政策到油田化学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下去,如果半路放弃了,就什么也做不了”。樊泽霞教授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曾经,有一位学生因成绩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并一度准备放弃自己,但她没有放弃,时常与学生谈心,更抽出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成绩慢慢有了起色,心态也更加积极健康。她说,每个学生都有发光点,作为一名老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学生,更不能因为成绩差而否定学生,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走上成才之路。
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催人泪下,平凡中的坚持却最让人感动。谨赋词一首向女性致以最高的敬意和最美的祝福——
一剪梅•群凤和鸣
松青梅盛三月春。九凤起舞,群凤和鸣。
巾帼岂肯让须眉?三尺讲台,百般情愫。
一颗心教书育人,蜡烛滴泪,教坛生辉。
半壁天璀璨石工,春风化雨,桃李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