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压裂模拟实验室 刘积舜摄影
参观随钻测控实验室 杨安摄影
参观多相流与分离实验室 杨安摄影
到各教学院(部)调研 杨安摄影
【本站讯】新学期第一周,唐岛湾畔的石大校园喜迎春雪,沉寂了一个寒假的校园重现一派生机和活力。
2月21日至24日,校长郝芳分赴12个教学院(部),就学院师资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理工科实验室建设情况和人文社科智库建设情况、学院与国内外同类学院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需要学校的支持、对学校发展的建议等进行调研。
校领导杨茂椿、王瑞和、查明、李兆敏、刘华东分别陪同调研,李兆敏主持座谈会。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科技处、学科建设处、人事处负责人参加调研。
“打破常规,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弯道超车”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是制约学校学院发展的共性问题,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郝芳说。学院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是郝芳此次调研的一个重点。
在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郝芳说,“石油主干学院要提供可引进人才的具体目标,人才引进以后如何开展工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学校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
在机电工程学院,郝芳形象地比喻引进人才时说,“教授要做好‘导演’,学校和学院要搭好平台,校领导和院领导就是做好‘演员’。”他说,学院领导班子要有全局观念,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最终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学院和学科跨越式发展。
高层次人才引进成为在各个学院调研的热点,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郝芳说,要“打破常规,多下功夫,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弯道超车。”
“这个学科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双一流?”
关于学科建设发展,郝芳说,“要清楚全国有多少高校设有这个学科,我们在全国的排名情况,有哪些差距?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又是什么?”如何实现双一流应该是学科和学院负责人重点思考并落实的问题。
2017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和学校“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在学院负责人的发言中,紧抓机遇做好学科发展不仅成为石油主干学院的重点工作,其他学院亦更加重视。
关于通用学科和主干学科的发展关系,在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耿艳峰教授提出“学校应该重视信息学科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石油天然气学科的促进”后,郝芳说,“通用学科除了增强自身的发展外,要善于借力主干学科的发展,真正推进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集中讨论、拿出报告研究新能源学科建设”
同样在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马文忠教授介绍说学院在风电、光电、潮汐发电等新能源学科布局较早,2013年开设了新能源方向,今年就会有第一届毕业生了。郝芳对此表示赞许。
在理学院调研时,郝芳说,“要研讨新能源有哪些?学校能够干什么?有哪些潜力?需要什么样的支撑条件?要研究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市场应用等不同环节学校能做什么?”
郝芳建议由学科建设处、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等单位牵头汇聚全校力量,集中讨论,拿出报告。为未来的新能源学科发展协同做好资源整合,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据悉,调研一结束,有关单位就召集多个学院的专家教授,专题研讨调研中提出的新能源学科建设问题。
“发挥大平台建设的作用”
在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承焰教授建议学校通过政策、资金、人才等重点支持,集中力量申报建设地质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郝芳说,“将努力整合资源,助力有实力的学科积极申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孙宝江教授也提出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实验室平台建设促进学院发展。郝芳对此表示赞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常必要,要结合国家海洋油气、海洋强国等战略。”他同时认为,投资建设的平台要有具体高水平负责人,平台要高效运转,要真正发挥作用。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刚教授提出学校缺乏共享的公共分析测试平台。郝芳当即回应要大力推进公共分析测试平台建设,“在建设平台前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好管理和运行的体制机制,让大投入真正产出大效益。”
关于智库建设,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雷鸣教授介绍,学院正在积极筹建能源经济与管理智库,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合作成立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将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研究中心为纽带深化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全面合作,提升智库建设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建军建议制定文科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文科整体水平,使之与学校的整体水平与方位相适应。郝芳表示认可,并希望“继续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升执行力,做好增量和存量的协调发展。”
“尽快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集中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在学术成长、教学科研、工作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困难?”在这次调研中,郝芳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调研中郝校长非常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仔细询问了上一轮学科评估的排名、研究方向和国际研究的动态,我们很受鼓舞。”泰山学者、化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蒋文春教授说。
石油工程学院王志远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刘丙泉副教授等反映,青年教师普遍在深造、晋升职称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在住房、交通、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困难。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郝芳说,“我将尽快专门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集中交流,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向教师们敞开”
“大家畅所欲言,什么都可以谈!”在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负责人、教授、青年人才参加的每一场座谈会上,郝芳鼓励大家放开了讲。
“不要用‘汇报’这个词儿,我们就是探讨问题。”当有人发言说要给校长“汇报”时,郝芳说,“我们探讨研究学术问题,大家是平等交流,说说心里话。”
“填表太多、会议太多、各类考评太多……”在累计超过30个小时的调研中,120多名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和体会,畅所欲言。郝芳不时询问,并认真记录。
针对教师反映的“文山会海”等问题,郝芳说要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减少重复性劳动,把教师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对于体育教学部提出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师生健康,郝芳很重视,“我将协调学校工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体育教学部竞技体育教研室主任宋述光副教授幽默地说:“重视体育的校长一定是hao校长!”
郝芳提醒有关学院在今后的校内调研活动中不要搞形式、不打欢迎标语、不摆台牌。参观实验室后,他与讲解的教师握手表示感谢。
“郝校长好亲切。”山东省教学名师、文学院孙秀丽教授在发言时感慨说。
“校长深入一线,倾听基层师生真正的想法,想方设法解决师生关心的问题,做法很务实,很受师生欢迎。”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郑秋梅教授在调研中反映了不少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对这次调研由衷点赞。
在每次座谈会结束时,郝芳都没有讲话和总结,只是坦诚地对大家说:“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向教师们敞开,随时欢迎你们来交流。”
“教师关心学校发展让我感动,对未来充满信心”
“参加座谈的教师都非常关心关注学校发展,都期待学校建设上一个台阶,并切实为学校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让我非常感动!”郝芳说。
“此次调研,对准制约学校长远发展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关键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找准问题,重点突破,将为学校‘十三五’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操应长教授表示。
参加调研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戴彩丽说,“调研让我们很受鼓舞,相信有关工作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调研,在每个学院的时间还是少了。今后将拿出专门时间深入交流有关问题。”郝芳说,“每个教师都如此关心学校建设发展,为了双一流建言献策,我很感动。有了这样的老师,让我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