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在石大校园里,有这样一门课程,它以轻盈的舞步打破体育课的传统认知,用律动的节拍点亮青春的舞台;有这样一位教师,她用20年的坚持与热爱,将零基础学生的担忧化为自信的微笑,让舞蹈成为治愈心灵的课堂。这堂课,便是体育教学部焦喜便老师主讲的体育舞蹈。
没有基础并不可怕,谁都是从零开始
对于许多零基础的学生而言,初选这门课时满心忐忑。“我高中连广播体操都做不好,现在怎么敢跳舞?最后不会挂科吧?”焦喜便老师深知零基础学生的焦虑,因此在课堂设计上格外用心。

焦喜便老师
“大家不要怕,舞蹈没有对错,只有风格”“想跳什么就跳什么,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鼓励同学们,激发大家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焦老师从最基本的舞蹈动作入手,将复杂动作拆解成简单肢体语言,借助“慢动作回放” 和 “节奏卡点”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比如教伦巴基本步时,让学生从小模块开始,最终组合成连贯动作,就像搭积木一般,让学生稳扎稳打,感受舞蹈的轻松。
课堂上,焦老师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学。当学生紧张地同手同脚时,她温柔地握住学生的手臂引导动作,并说道:“千万别怕错,因为人生就像跳舞,只有不断试错,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风格。”第一次接触舞蹈的同学感慨:“我一直觉得自己四肢不协调、节奏感很差,课前担心挂科,但焦老师每次都笑着耐心教我动作,她的鼓励让我放下顾虑,变得自信大方!”
课上学到的不只是舞步,更有为人处世的艺术
焦喜便老师的教学循序渐进,从第一次课堂上的前后简单迈步到后来加大难度的各种转圈,再到逐渐融入升降、摆荡、节奏、姿态等元素,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舞蹈世界,自信探索。同学们表示,课上学到的不仅是舞步,更有为人处世的智慧,“老师的教学蕴含着生活哲学和为人处世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男女搭档的配合是个棘手问题。焦老师认为,舞伴间刚开始不熟悉产生矛盾很正常,但舞蹈是彼此尊重的艺术,在课堂评价表里,“团队协作”“情绪管理” 与 “动作标准” 占据同等评分权重。


焦喜便老师为学生指导动作
当学生因舞步失误争执时,她会暂停音乐引导:“你们遇到的问题就像未来工作中与同事的摩擦,试试先深呼吸,再来一次好吗?” 焦老师鼓励同学们通过磨合锤炼沟通能力,学会用肢体语言提升非语言交流能力,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敏锐、自信。通过与舞伴配合,大家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理解舞伴节奏偏好,感受力量、学会控制习惯,这种尊重他人意识延伸到生活,使学生成为更具同理心、更包容的个体。一位学生结课后分享:“我刚开始和舞伴有很多矛盾,但考试时我们能通过一个眼神调整动作,这种信任感很奇妙!从学会舞动到支配自己的感官,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支舞蹈!”
焦老师用将心比心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上随机组队的学生们陌生感逐渐消融,“搭子”变“搭档”,碰撞出青春活力,收获强烈自我认同感。
把课堂搬进校园生活,用舞蹈点亮青春时光
除了课堂教学,焦喜便老师还将课堂搬进校园生活。
本学期,借助思美节系列活动,她组织举办了周末舞会与互动体验课,为舞蹈爱好者提供练习空间,搭建结识志同道合朋友的桥梁,为大学生活播撒兴趣种子。在互动课上,焦老师鼓励学生交流合作,用舞蹈动作展示思想感情,享受舞蹈乐趣。

运动会体育舞蹈表演
如果说课堂是起点,那么校运会的舞台便是“高光时刻”。体育舞蹈已成为校运会表演的靓丽名片,每年都为师生带来精彩表演。今年运动会,在焦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扬起裙摆、自信向上,用优美的舞姿展现青春的美好和活力。很难想象这些自信闪耀的身影也是从零基础蜕变而来,看着大家的成长,焦老师倍感欣慰。
焦喜便老师用20 年的坚持与热爱,让体育舞蹈从“小众兴趣” 变为 “校园风尚”,成为许多学生口中的 “治愈课堂”。她认为,舞蹈不仅是课程,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希望石大学子保持积极乐观,追求活泼、有温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在人生舞台“翩翩起舞”。